(上接A02版)
进入“十三五”以来,市委、市政府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新发展体系为支撑,科学谋划推进“9+2”工作布局,向着“四高一强一率先”奋斗目标大步迈进。其中,“生态文明程度更高”就是要着力打造绿色空间、发展绿色产业、倡导绿色生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让河洛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美好。为此,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亚反复强调,要消除思想认识上存在的“过程论”“条件论”“短痛论”“难免论”,真正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树起来,使绿色发展理念贯穿生态建设、生产方式转变、生活习惯改善等全过程。
从“绿水青山”打造“金山银山”,一幅绿色发展的画卷在河洛大地铺展开来。
——筑牢绿色底线,加快构建生态环境建设体系。
把生态环境保护当做不可逾越的“雷池”,以蓝天、碧水、林业生态、乡村清洁、生态修复“五大行动计划”为抓手,既重末端治理,又重源头预防,精准施策、强力攻坚。治大气,以天保周、以周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一微克一微克地降低污染因子浓度;治河渠,以河长制推动“河长治”,统筹推进水、城、山、田、园、林、路等综合治理和提升,确保“一河清水进洛阳”。
铁腕治污,较真碰硬,一场环保风暴以罕见力度席卷洛阳。今年6月以来,有奖发动市民举报,媒体连续不断曝光,排查出8595家“散乱污”企业100%取缔,建成95个微型空气监测站让污染无所遁形,环保问责359人,一些县(市)区及单位一把手相继被约谈、被诫勉谈话。
——发展绿色产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中航锂电去年营收、净利同比增长41.73%、136.67%,成为我国锂电池行业标准制定者之一;洛阳阿特斯以创新引领打造光伏全产业链,销售收入以每年超30%的增速攀升;大生新能源投产半年销售额即突破1个亿……这些洛阳企业的“市场飘红”,成为洛阳产业加快升级的注脚。
瞄准“五强六新五特”产业主攻方向,洛阳扩大有效合理投资,加快产业向高端化、服务化、集群化和绿色化迈进。与此同时,去年,全市化解煤炭过剩产能153万吨,停产低标号水泥761万吨,平板玻璃实现转型,今年又有55家企业被强制“去产能”。在“加减乘除”背后,海银隆来了,格力也来了,分别投入150亿元左右,要在洛阳搞新能源整车生产和共建自主创新智能制造产业基地。香港回归20周年牡丹鲜切花来装扮、沟域经济掀起绿浪、环保低碳循环产业方兴未艾,从卖矿石到卖风景、从卖产品到卖服务,洛阳绿色经济升级版正在崛起。
——建设绿色家园,加快构建现代城镇体系。
去年以来,洛阳加快构建“四级联动”的城镇总体布局,“一中心六组团”的城市发展战略全面施工,中心城区“三大板块”的空间发展格局持续优化,一个居者心怡、来者心悦的宜居宜业现代化城市扑面而来。
结合自身优势与特色,洛阳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以水“润”城、以绿“荫”城、以文“化”城,北部城市发展区通过产业承接、交通连接、生态对接,实现组团发展、产城融合;南部生态涵养区通过强化4个县城的生态保育和经济联系,打造洛阳绿色发展样板与生态保障。疏密有度、错落有致、显山露水的空间布局加快成型,古今辉映、板块互通、山环水润的城市风貌越发清晰,越来越让人们能够“看得到四季、留得住历史、记得住乡愁”。
“知行合一,方能致远。”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把绿色发展理念贯彻到实处,着力形成更高水平的绿色领导方式,着力塑造更见担当的绿色政绩观,着力培育更加广泛的绿色价值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河洛大地落地生根。
放眼洛阳,绿色发展早已不只是眼前那一抹风景,而是实实在在地融入城乡发展、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洛阳目前运营公交车共1900余辆,新能源公交车占七成,再过两年各类充电桩将实现全覆盖,公共充电15分钟可达。就在不久前,全市7.2万户居民完成“电代煤”“气代煤”双替代,数十万人的生活一下子从冒烟时代进入了电气时代。可以说,良好生态环境正在成为洛阳人民生活的增长点,成为洛阳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成为洛阳的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
举目已觉千山绿,宜趁东风马蹄疾。
只有绿色发展,才是永续发展,才有常青基业。河洛大地,让“绿水青山”“金山银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