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崛起,洛阳!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7年10月13日 星期
构筑生态宜居环境:
河洛山水“绿意浓”
□记者 白云飞

碧水清流

两岸葱茏 本版图片由记者 曾宪平 鲁博 摄


山、水、林、田、湖、空气,共同构成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空间,它们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构筑生态宜居环境,就是要着力打造绿色空间,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让河洛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美好。

从全域林业生态建设到“四河同治、三渠联动”,从全面打响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到推进资源综合利用……进入“十三五”以来,我市把生态文明建设和推动绿色发展,纳入“9+2”工作布局和“四高一强一率先”奋斗目标,统筹谋划、全面实施,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部署,频次之密、力度之大、成效之多,前所未有。

如今,在城市,开窗见绿、出门进园,正成为人们的生活常态;在乡村,青山碧水、草木葱茏,扮靓了美丽故园;穿行廊道,河清岸绿、路畅景美,同样给人以自在清爽的享受。

凝视洛阳,聆听洛阳,品读洛阳,那一种让人不由自主静下来的魅力,这就是生态之美!

治水,让每条河流都成风景

山川秀美,关键在水。

古都洛阳,因水而得名,因水而兴盛。伊河、洛河、瀍河、涧河蜿蜒流淌,中州渠、大明渠和铁路防洪渠纵横城区,小浪底、西霞院、陆浑、故县以及正在兴建的前坪等大型水库,让洛阳成为北方地区少有的富水城市。

长期以来,洛阳的城市规划建设发展都在围绕河流布局延展,治河治水的实践也从未中断,然而,“四河三渠”水量不足、水质不良、河岸不绿、设施不全、道路不畅等问题并未得到根治。

河渠治理,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

如今,以推进“四河同治、三渠联动”为切入点和突破口,以截污治污、引水补源、河道治理、游园湿地、路网建设等234项工程为载体,统筹推进水、城、山、田、园、林、路等综合治理和提升。洛阳正在全力描绘一幅“水清、岸绿、路畅、惠民”的生动图景。

“九龙治水难治水”。面对“环保不下河,水务不上岸”的困局,河长制的实施,成为治河治水的一把“金钥匙”。

在“四河同治、三渠联动”推进中,我市按照“条块结合”的原则,建立“市委市政府牵总、河长全流域负责、市区责任分包”的“1+4+8”指挥体系,抓住关键,重点突破,纲举目张。

目标既定,赢在执行。今年年底前,城市区入河口将全部截流;明年年底前, 地表水质全面达标,河渠沿岸适宜绿化区生态绿化率达100%;2019年年底,“四河同治、三渠联动”任务全部完成,城市区水体达到或优于Ⅲ类,真正让每条河流都成为城市的一道风景线。

添绿,让大地山川更加葱郁

仲秋,河洛山川,叠翠流金。

从中心城区出发,无论目的地是哪个方向,市郊都密集地分布着大大小小的休闲庄园,入眼一片浓浓绿色,成为市民的自然休闲氧吧和农事体验乐园。再往山里走,廊道沿线密密匝匝、色彩分明的行道树,远处山野葱葱郁郁、五彩斑斓的生态林,更让人神清气爽、印象深刻。

生态良好,最直观的标志是“绿”起来。如今,“高密度、大绿量,春有花、夏有荫,秋出彩、冬有绿,既造林又造景”,成为全市绿化提升的新标准。

今年,我市按照“山上森林化、山下林网化、环城沿河沿路景观化和乡村田园化”的标准,全面掀起绿化提升高潮,以“绿廊”“绿网”“绿带”“绿岛”“绿园”“绿线”“绿道”“绿业”等“八绿”工程为统领,打造辐射全域的绿色生态屏障。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生态建设基础上,我市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林上采、林间种、林下养、林中游、林边加工、林外销售的产业链初步形成,实现绿色富民。

绿满山野,绿也在城中。最近,秋意渐浓,天气转凉,然而每日清早,遍布街头的游园里总是格外热闹,晨跑的、跳舞的、练嗓的,络绎不绝。

小游园牵着大民生。近两年,我市将小游园建设列入重点民生实事,打造15分钟生态休闲圈,一大批城市绿地、水系、闲置地块等,新建、扩建和改造了兼具生态、休闲、娱乐、健身功能的开放性街头小游园,成为便捷、舒适、优美的公共绿色活动空间。据统计,去年,我市共建成47处小游园,今年新建、改扩建小游园将达50处。

(下转A05版)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