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完善高端服务功能是吸引更多人才在洛阳安居乐业、留学深造的重要要求。近年,我市不断完善居住、教育、文化等城市高端服务功能,深化校地合作,提升城市品质,形成产业、城市和人之间的良性互动。
高端智库齐发力
“双节”刚过,河南科技大学魏世忠带领的博士团队稍作休息,就迅速切换到“忙碌模式”。
突破我国大型铸锻件制造瓶颈,打破国外技术封锁,产品创造多个“世界之最”……该博士团队已两次斩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带动洛阳和河南企业快速发展。眼下,该博士团队正对洛阳的钨钼资源深加工和新产品开发进行研究,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高校是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的生力军,校地合作、双向互动,把高校人才优势和资源优势转变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智力资源,也为高校发展、留住人才提供更多便利。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亚在河南科技大学、洛阳理工学院、洛阳师范学院调研时强调,希望驻洛高校坚持以德育人的办学方向,不断深化校地合作,促进共建共享,充分发挥智库作用,为洛阳早日实现“四高一强一率先”奋斗目标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去年以来,河南科技大学、洛阳理工学院、洛阳师范学院和洛阳职业技术学院等加强内涵建设,建设高端智库,搭建合作平台,深化校地、校企合作,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交出了响当当的成绩单。同时,各学校依托自身优势或特色学科,纷纷与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合作创办高等院校或设立分院,积极引进外方优质的教育资源,推动国际教育合作及产教融合向纵深拓展。
文化设施更完善
每逢周末,洛龙区太康东路办事处鸿儒社区居民任瑭珂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和儿子一起到市少儿图书馆洛龙教育分馆借阅图书。去图书馆看书,成为市民生活的潮流。
完善重大文化设施布局,建设具有较强影响力的艺术博览空间,推动文化与商业、商务、科技等功能融合互动发展,是完善城市高端服务功能的命题之一。
去年10月,我市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我市所有县(市)区全部实施了公共文化设施新建或改扩建工程,全市“两馆”(图书馆、文化馆)均为国家二级馆以上标准,建设文化活动广场3000余个,初步构建起网络健全、结构合理、发展均衡、运行有效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文化+”加出新天地
蓝天白云、绿树掩映、青砖灰瓦、一眼望不到头的汽车……“十一”假期,伊滨区万安山脚下的倒盏民俗文化风景区试营业,吸引了大批洛阳市民和外地游客前来游玩。
“融合”是时代发展的潮流,是大势所趋。我市不乏文化与商业、商务、科技、旅游等功能融合互动发展的成功案例——
“文化+旅游”,加出旅游新高度。洛邑古城、卫坡古民居、爱和小镇、三彩小镇、平乐牡丹画创意园区拥挤的人流,彰显着文化的魅力。
“文化+科技”,加出文创产品新花样。高科技的设备加修复师的高超技术,让支离破碎的文物重见天日;运用三维数字化技术,更真切体验龙门石窟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魅力;利用环物扫描、电脑3D成像等高新技术,让古老青铜文化大放异彩。
“文化+商业”,加出特色和优势。蜡像馆、文创馆、洛阳礼物体验店等,让洛阳会展中心内的城市会客厅成为新的文化休闲空间。
“文化+”,尽情展示古都特色和河洛文化底蕴,加出了古都洛阳的城市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