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创新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去年4月,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国务院批复,为洛阳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提供了新引擎。
一年多来,面对重大历史发展机遇,我市加速完善政策措施,加强培育创新主体平台,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自创区洛阳片区建设蹄疾步稳,全省最具活力的创新高地正逐步隆起。
力度更大,政策体系加速完善
让轨道尖轨寿命成倍增加的激光增材技术、可制造轻巧精致工艺品的钛合金3D打印技术、能“明察秋毫”的机器人视觉传感技术……走进位于高新区的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洛阳先进制造产业研发基地,一项项来自清华大学的“黑科技”让人目不暇接。
去年,我市出台了《洛阳市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发展实施办法》,提出建立符合相关要求的新型研发机构,将在土地、资金、专项人才编制等方面获得支持。在我市近5000万元的扶持资金支持下,该基地落户洛阳一年间,已对接企业需求100余个,与中国一拖集团等多家本地企业达成合作意向,清华大学先进研发成果和本地企业技术需求的有效对接正在加速。
该基地成果的快速落地背后,是自创区获批建设一年多以来,我市政策体系不断完善,资金投入持续加码。
我市对标中关村、武汉东湖等先进,快速出台加快自创区建设“30条”政策大礼包,一年多时间密集推出65项配套改革措施!
仅今年上半年,我市已拨付1.59亿元资金支持自创区建设。高新区首批自主创新示范区财政奖补资金1100万元、省级以上专业化众创空间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奖励资金1830万元、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扶持资金7800万元、市级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5183万元……源源不断的资金活水,正搅动洛阳创新的一池春水。
激励更强,创新“尖兵”激流勇进
日前,在高新区,一台台销往法国巴黎的灰色电动公交充电桩在航空工业空空导弹研究院凯迈(洛阳)电子有限公司厂房内组装完毕,标志着“洛阳造”充电桩首次踏入欧洲市场。
该公司党支部书记、副总经理靳鹏飞说,打入欧洲市场,首先面对的是各种产品认证。“有的认证仅认证费就要人民币上百万元,对企业是个不小的负担。”靳鹏飞说。
去年,这家企业获得我市100万元科技创新券,可直接“报销”相关检测认证费用,让企业创新产品轻松拿到国际市场“通行证”。
去年以来,为了促进科技金融深度结合,我市修订出台科技创新券、创业创新投资引导基金、天使投资引导基金等政策。全市首个科技支行——洛阳银行伊滨科技支行已累计向科技型企业提供8000万元贷款,并开发了订单融资、应收账款质押等产品,让金融活水浇灌更多创新之花。
洛阳企业,卧虎藏龙。去年以来,我市依托实施创新主体、创新平台“双倍增”行动,出台《洛阳市培育创新型企业实施办法》等,开展创新资源大调研,建立周推进工作制度,海选创新“尖兵”,建设升级创新平台。
上半年,自创区已申报省级创新龙头企业25家、认定第一批高新技术企业63家、新备案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82家,同比分别增长78.6%、34%和184%;新认定国家级创新平台2家、省级创新平台12家、市级创新平台69家,新增创新平台总数同比增长35.6%。
创新主体、平台质量齐升,有力带动我市创新发展破浪前行!
环境更优,体制改革成效凸显
开展政策先行先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是自创区建设给洛阳的历史使命。我市依靠多领域体制机制改革,释放创新资源“1+1>2”的叠加效应,正不断激发创新发展新的蝶变。
——改革领域更深。我市出台《洛阳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部署了8个重点领域66项改革举措,研究部署、积极推进“直通车”制度改革、市级管理权限下放、人事管理和薪酬制度改革、大部制改革等4项任务。
——转化通道更畅。依托《洛阳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办法》,推动高校院所、大企业在科技人员股权激励、分红权激励和离岗创业等方面出台配套政策。目前黎明院、洛耐院、中国一拖集团等已出台相应配套政策,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激情高涨。
——服务体系更优。我市建设运营洛阳科技大市场,启动建设洛阳科技金融大市场,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目前,洛阳科技大市场已完成线上线下平台建设,11个功能模块运行平稳。今年1月到7月,洛阳自创区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3.3件,同比增长11.1%。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依托国家自创区建设,用好“先行先试”的政策“大礼包”,河洛大地定能涌现更多创新活跃、特色突出的升级发展新“尖兵”,推动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实现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