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墙黛瓦,山清水秀。走进栾川县陶湾镇协心村,眼前一望无际的绿水青山与群众津津乐道的“金山银山”融合于此,昔日贫穷困顿的小山村而今宛若一个美丽的世外桃源。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当下,洛阳加快建设幸福宜居现代化城市。遍布河洛大地的乡村,正描摹着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村容整洁、文明和谐的崭新画卷,成为奔腾在新型城镇化大潮中最美的浪花。
人居环境美起来
来到孟津县小浪底镇庙护村,土坯房、老祠堂修旧如旧,石磨盘、旧农具精心归置,老墙老屋和老物老件瞬间就能勾起人们记忆中的乡愁。然而,三年前,路还是土路,不少土坯房年久失修,这里一个猪圈,那里一个柴火垛,垃圾荒草随处可见。
去年以来,我市全面实施乡村清洁行动,以深化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为抓手,统筹推动农村工业污染、畜禽养殖污染、农村面源污染等防治工程,切实保护好田园风光。日前印发的《洛阳市“美丽乡村”建设提升实施方案》明确提出,2020年前,打造100个美丽乡村示范点。
乡村要富,先要修路。近年,我市将农村公路建设列为重点民生实事。今年,我市将新建、改建县乡公路150公里、村村通公路450公里,不断提升农村通达能力。
随着农村义务教育“全面改薄”,寄宿制学校建设提升启动实施,医疗卫生和文化设施持续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和保障能力全面提升,农民群众得到越来越多的实惠。
农民口袋鼓起来
建设美丽乡村,根本是要让农民富裕。面对“十年九旱”的气候特征和“五山四岭一分川”的地形地貌,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因地制宜发展沟域经济,不断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沟域经济的崭新概念,打开了农村经济发展的一扇窗户。按照部署,到2020年,我市将建成40个沟域经济示范区。今年,我市重点培育的栾川七姑沟、伊滨万安山花仙谷、汝阳大虎岭农业长廊等12个沟域经济示范区建设已初见成效。
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品牌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全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360家、合作社达3498家、家庭农场达449家,农民来自农业产业化的收入占比持续提高。
小康路上跑起来
建设美丽乡村,决胜全面小康,关键要看贫困群众能不能脱贫。我市明确提出到2019年,全市6个贫困县全部摘帽、669个贫困村31.67万农村贫困群众全部脱贫。
脱贫攻坚啃下“硬骨头”,每前进一步,难度就增添十分。市委、市政府成立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领导小组下设8个脱贫攻坚推进小组,推动脱贫攻坚由过去的扶贫部门一家组织向各系统各部门聚力推进转变。
与此同时,市、县、乡、村层层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市领导分包重点乡镇脱贫攻坚工作、城市区对口支援贫困县、民营企业参与定点帮扶等制度落地落实,展现出自上而下合力攻坚的生动局面。
2016年,我市圆满完成214个贫困村46760名贫困群众脱贫任务,2万人生活得到改善,实现首战告捷。今年,我市将再完成188个贫困村81200名贫困群众脱贫任务。
今年,我市在建立脱贫攻坚责任体系、政策体系、考核体系的基础上,又推出了关于资金监督管理、非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精准脱贫等一揽子政策,在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取得重大突破。
距离年终还有两个多月时间,我市将对照年度目标任务,做到脱贫对象情况“清”、扶贫政策落实“清”、项目发挥效益“清”、深度贫困原因“清”,下好“绣花”功夫、做好“精准”文章,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环境美起来,口袋鼓起来,生活好起来。小康路上,美丽乡村建设将让农民群众得到美的享受、过上美的生活,让城市与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而遍布山乡的美丽乡村也将“托起”如画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