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予驱马别家去,去时柳陌东风高。楚乡留滞一千里,归来落尽李与桃。残花不共一日看,东风送哭声嗷嗷。洛池不见青春色,白杨但有风萧萧。”
以上是欧阳修诗作《绿竹堂独饮》的摘录,诗意凄凉哀婉,其背后是欧阳修在洛阳痛失爱妻的伤心欲绝。
1 拜胥偃为师,苦攻“时文”写作
上回咱们说过,欧阳修曾经连续三次考了第一,但在此前,他的科举之路相当不顺。
欧阳修出生在绵州(今四川绵阳),4岁时父亲去世,母亲郑氏带他投奔在随州(今湖北随州)做官的他的叔叔,对方将母子二人安排住下。
虽然有了依靠,但生活依然清苦,即便是在这样的条件下,郑氏仍不放松对欧阳修的教育。没钱买纸笔,她就用芦苇在地上写字,教欧阳修认字。
公元1023年,17岁的欧阳修在随州参加州试,考题之一是《左氏失之诬论》,虽然他写得很好,但还是落榜了,因为文章的个别韵脚超出了考卷规定的押韵范围。
3年后,欧阳修又参加了随州的州试,这次总算考过了,但在次年的礼部考试中又落榜了。
考了三次,落榜两次,沮丧不已的欧阳修发现自己的爱好跟朝廷考试内容冲突了,转而猛攻当时很流行的“能者取科第”文章的写作。
公元1028年,欧阳修拿着自己写的《上胥学士偃启》来到汉阳(今湖北武汉),拜访闻名天下的汉阳军知军胥偃,以求提携。胥偃读了欧阳修的文章后大加赞赏,“子当有名于世”,将他收为门生,精心指导其“时文”的写作。
次年,胥偃带着欧阳修来到京城汴梁(今河南开封),这才有了欧阳修考中进士,后来被任命为西京(洛阳)留守推官的事。
2 娶了恩师的女儿
宋代有“榜下捉婿”的风俗,每年新进士放榜,关心中不中的,除了参加考试的学生,还有许多有身份的政要权贵,这些大人物喜欢在新科进士中挑选乘龙快婿。
这不,欧阳修一高中,就被恩师胥偃“捉”为女婿。
据说,当时看中欧阳修的不止一个人,朝中另一高官薛奎也想择他为婿,却被胥偃抢先了。薛奎只好另行选择,最后选中了欧阳修的同学、状元王拱辰。
后来,妻子去世,欧阳修续娶薛奎的二女儿为妻,与王拱辰成了连襟。王拱辰在妻子去世后,则娶了薛奎的三女儿为妻。据传,欧阳修见此情景,写诗调侃王拱辰:“旧女婿为新女婿,大姨夫作小姨夫。”
言归正传。公元1031年,即欧阳修在任西京留守推官的那一年,年轻的他与15岁的胥偃之女胥氏成婚。
婚后二人同居洛阳,琴瑟和谐,欧阳修有首《南歌子》,经后人考证,就是描写二人新婚燕尔、卿卿我我之作。
“凤髻金泥带,龙纹玉掌梳。走来窗下笑相扶,爱道画眉深浅入时无。弄笔偎人久,描花试手初。等闲妨了绣功夫,笑问鸳鸯两字怎生书。”
3 洛池不见青春色,白杨但有风萧萧
公元1033年初春,欧阳修奉命进京公干,此时,胥氏即将生产,夫妻二人殷殷话别,难分难舍,万千叮咛自不必说。
在汴梁办完公事,欧阳修没有马上返回洛阳,而是绕了个大圈,到随州看望多年不见的叔叔。
谁也没想到,此去竟成永别,绕道绕出了千古恨。欧阳修走后,胥氏生下一女,但不幸产后得疾,很快就去世了,而此时的欧阳修,还在风尘仆仆的旅途中。等到第二年春天,他返回洛阳的时候,胥氏已经病死多日。
可想而知欧阳修的心情有多么悲伤,他后悔这次远行,怨恨老天不公。在后悔与怨恨中,他也许还会想起旅途中因为思念妻子而写下的《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离愁渐远渐无穷”,无穷离愁和思念化作《绿竹堂独饮》的撕心裂肺。“洛池不见青春色,白杨但有风萧萧”,洛阳留给欧阳修的有美好的爱情和刻骨的悲伤,但更多的是得遇知己与诗酒优游带来的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