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上午,50名小记者,奔向伊滨区万安山,开启曹魏大墓探秘之旅。“小朋友们注意脚下,别被地上的小坑和钢丝绊住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的王咸秋老师亲切地说,“当年修建大墓的人也会像我们一样,搭建一个棚子作为保护措施,你们能看到的小坑,就是当年搭棚子时留下的。”小记者们一边认真听着王老师的讲解,一边来到大墓入口。
“这个大墓分为两个功能区,前室和后室,前室主要放一些祭奠的东西,功能有点像现在的客厅;大墓的主人去世后就葬在后室,里边会放一些跟棺有关的东西。”王老师从墓葬的结构讲起,为小记者们介绍了曹魏大墓的特点、出土的文物以及这些文物的考古价值。
通过王老师的解答,小记者们知道了在考古界,时代认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个大墓有四个特点,一是上面没有封土堆,周围没有建筑;二是墓道是东西朝向;三是大墓出土的东西符合三国时代的特征;四是出土的200多块石牌子,将年代明确地指向了三国。”王老师生动的讲解让小记者们知道了曹魏时期“不封不树”的薄葬理念,知道了曹操对古代帝王陵寝制度做出的改革有哪些。
“那个墓砖真大,竟然有25公斤。”“不要封土、不要守陵,曹操真厉害。”在返程的路上,小记者们热情地讨论着在此次活动中的收获。 (李琳/文 张毅/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