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师院附中,发掘特色德育”上篇
【编者按】如果说教育是一朵花,那么德育就是这朵花的一片花瓣。花若少了花瓣,便失去姿色;德育若是缺失,教育自然不完整。作为洛阳市德育特色学校,洛阳师范学院附属中学(以下简称师院附中)一直十分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不断更新德育理念、创新德育方式,真正实现了学生的自主管理、全面发展。
本周起,本刊特推出“走进师院附中,发掘特色德育”报道,展示该校德育理念和德育成果。
连续几日的大晴天,让师院附中高二(2)班学生王若晨高兴坏了,也忙坏了。前一段持续的阴雨影响了学校第五届奥林匹克体育节,这下终于可以正常进行了。
“我是这届体育节篮球项目的裁判。10月10日中午雨停了,我们才见缝插针地组织了第一场比赛,还有十几场比赛等着我呢!”王若晨说。
奥林匹克体育节是师院附中的招牌活动,一年一届,今年是第五届。从比赛项目的设置、规则制定,到组织比赛、参与比赛,一系列流程全部由学生负责。“体育节本身就是为学生举办、让学生参与的活动,当然由学生做主。”体育节发起人、师院附中政教处主任杨继波说。
体育节
交给学生能够胜任的工作
2013年,当时师院附中的初一年级在北院,是学校租用其他单位的场地。一个年级六个班,200多名学生,只有杨继波一个体育老师。“为丰富师生的课余生活,我就考虑举办体育节,当时起名叫洛阳师院附中第一届中学生‘晨光’体育活动,但受场地和运动器械等条件限制,第一届体育节只开展了乒乓球、羽毛球、毽球等几个项目。”杨继波说,虽然项目少、时间短,但仅靠他一个人的力量远远不够,所以就萌生了辅导和培养学生,让学生自己举办体育节的想法。
从第二年开始,体育节开始在全校范围内举行。学生自己设置比赛项目,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项目;学生自己制定比赛规则,把专业的评分标准改编成适合体育节的;学生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场上场下一片欢声笑语……虽然项目增多了,时间拉长了,但杨继波反而轻松起来。
“所有教育的失败,都是没有交给学生能够胜任的工作。”这是杨继波十分认同并不断付诸实践的理念。“我根据每个学生的特长,给他们安排相应的工作,自然而然地我就可以‘退居二线’了。”杨继波说,“教育的目的是使所有学生的创造才能和创造潜力结出丰硕的果实,我校的体育节正是给学生提供了这样的舞台。”
参与者
我们和体育节一起成长
从第一届到第五届,高二(4)班学生刘云龙绝对算是体育节的“铁粉”和见证者。“现在我还记得第一届体育节时,我们班在乒乓球项目上拿金牌的情景。”刘云龙说,“现在的体育节项目更丰富,规则更专业,人气也更高。让同学当裁判组织比赛,感觉没那么拘谨,玩儿得更开。”
下发体育节通知、收集报名信息、安排比赛项目……从第四届体育节的裁判到今年体育节的总指挥、学生会文体活动部部长,高二(1)班学生张宇鹏觉得自己“越来越像样了”。“所有环节我都要考虑到,说实话挺辛苦的。”张宇鹏说,他既是组织者,又是运动员、裁判员,这样的“多重身份”让他能够换位思考,切身发现体育节中的不足和同学们的需求。
虽然升入高三就与体育节“绝缘”了,但看到操场上有比赛仍然忍不住驻足观看。高三(3)班学生高瑞婷至今还很怀念一下课就拿着话筒、拉着音响组织比赛的裁判经历。“特别是羽毛球比赛,一开始不会打、不懂规则、凑不够人手,到现在全校同学都爱打羽毛球,我觉得特别有成就感。”高瑞婷说。
谈目标
实现学生全面自主管理
在师院附中教学楼的侧墙上,有两列红色大字:不为学分治校,育人是根本;只求学生发展,高考是副标。这是该校校长李毅提炼的育人理念,也是杨继波开展学校德育工作的指南。
“教育中永远成功的方法就是教给学生一些事情去做。”杨继波认为,无论学生做得成功还是失败,从经验收获、进步提升的角度来说,都是成功的。
在师院附中,“让学生全面自主管理,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德育理念渗透在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体育节只是践行该理念的抓手之一。“我们希望通过体育节,帮助学生逐渐树立主人翁意识,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进而投入到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中,投入到师生的大家庭中。”杨继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