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是一人做事一人当,可现实往往是一人丢脸全家受累。
比如骂一个损人利己的家伙,人们常说他“缺家少教”。反过来,一个有教养的人,其家庭也会被高看一眼。
北宋理学家邵雍和他的儿子邵伯温,是正面的典型:老子和儿子都名声好、道德高。
《宋史》提起邵氏父子,字里行间都透着仨字:家风正。
有父如此,不学好都难
洛阳桥南安乐窝,乃邵雍故居所在地。
邵雍30多岁时搬家到了北宋西京洛阳。邵家初来乍到,一家人住在简陋的出租屋里,下雨天屋里到处漏雨。
旁人都觉得这日子没法儿过,可邵雍安然处之,烧火做饭,侍奉双亲,开班授课挣俩小钱,读书耕种两不误。
邵伯温在洛阳出生时,邵雍已经45岁。中年得子,邵雍也没惯着邵伯温,反倒经常敲打他:“儿啊,记住,目不观非礼之色,耳不听非礼之声,口不道非礼之言,足不践非礼之地。”
言传,家长可能都会,身教则未必。
有的父母,教孩子讲礼貌,自己却对老人呼来喝去。只会言传,不会身教,家教等于白教。
邵雍把身教落到了实处:谦虚低调,不卖弄才学;不分贵贱,待人一律诚恳、和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有这样的家长做榜样,孩子想不学好都难。
该接受时接受,该拒绝时拒绝
司马光、富弼等高官,当时也住在洛阳。他们被邵雍的才学、人品所折服,都想和邵雍交朋友。
见邵雍居住条件差,这些大人物自掏腰包,在洛阳置办了一所大宅院送给邵雍。
邵雍不卑不亢,坦然受之,但当富弼举荐他入朝为官时,他拒绝了。
富弼劝他:“皇帝都发话了,你只用挂个名,光拿工资不上班!我好心推荐你,你好歹也给大哥个面子嘛!”
邵雍回答:“无功不受禄!”
邵伯温学到了父亲为人的精髓,交友谨慎,明辨是非,有所为,有所不为。
司马光的儿子司马康应召到京城见皇帝,官员邢恕非要司马康先拐到他家一趟。
司马光父子与邵雍父子交情好。邵伯温预料到邢恕动机不纯,便劝司马康直接进京,不要绕道。
司马康不听劝,果然掉坑里了。邢恕想拍某个大官的马屁,又怕自己能力不够,就哄着司马康拍——司马康乃名人司马光之子,宣传效果好。
司马康碍于情面,写了篇文章称颂那个大官。后来,那个大官被贬,司马康也受到了牵连。
邵伯温却谨记家训,远离是非,平安涉险。
河洛家风,一脉相传
司马康去世后,撇下幼子司马植无人教导。
邵伯温不负故人所托,在洛阳任“西京教授”期间,尽心尽力地教育司马植:“温公之孙,大谏之子,贤愚在天下,可畏也。”
你是大人物司马光的孙子,全天下的人都在关注你,要么奋发图强上头条当模范,要么不思进取上头条当蠢蛋,你看着办!
身为邵雍之子,邵伯温对此深有感触。当年,邵雍乘着小车在洛阳街头闲逛时,常有崇拜者拦住车子惊喜大呼:“吾家先生至也!”完全不把邵雍当外人。
这让小邵感到了荣耀,也感到了压力。父亲曾反复告诫他: “为人能了自家身,千万人中有一人……善恶一何相去远,也由资性也由勤。”
做好自己,才能过好人生。父亲是他的榜样,也曾是他超越自我的障碍。还好,他跨越了障碍,成了下一代的榜样。
顺便说一句,司马植学得不错。河洛家风,从这一代到下一代,从这个家到那个家,一脉相传,不绝如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