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6版:文化洛阳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7年10月26日 星期
■一期一会
十月辘轳:让地心引力为陶器“接生”
台湾陶艺家李宗儒新作将在洛展出一个月

李宗儒的绝技——横向拉坯 (翻拍海报)

李宗儒作品

李宗儒作品


□记者 张丽娜 文/图

1 无花果树下的变形器皿

10月22日下午,洛阳滨河北路,留园。

空气有点儿凉,茶是热的。

无花果树下的几张条案上,错落有致地摆放着造型独特的陶器:像小孩子随手捏出来的,有着纸一样的褶皱,半熔化金属一般柔软而坚硬的质感。

几杯热茶下肚,人们三三两两地聚在树下,饶有兴致地欣赏这些器皿。

它们令人联想到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绘画大师达利的画作《记忆的永恒》——坚硬的钟表软塌塌地挂在树枝上。

这种矛盾的特性,让你无法用任何一个框架去定义它们是干吗用的,插花也好,倒茶也好,就那么摆在那儿看看也好。它们自成一品,又能融入任何环境。

你清醒地知道,小孩子绝对做不出这样的东西。

小孩子的天真,与艺术家的返璞归真,要紧的区别是个“归”字,这是千回百转后的思索与顿悟,背后藏着绵密、悠长的时间。

谁把时间融进了这些陶器?——台湾著名陶艺家李宗儒。

他应留园主人王利锋之邀,从海峡那边飞过来,为洛阳带来一份诚意满满的礼物——“十月辘轳”陶艺作品展。

这是他第一次来大陆,第一次在大陆设展,就在洛阳。

2 做圆容易

平衡不易

别看李宗儒头发花白,其实他正当壮年,英俊的面孔神似台湾演员张震。

有个来看展的洛阳人问他:“制作那个看着像烙饼的壶承(泡茶时用来放茶壶、承接温壶、泡茶废水的茶具),灵感是从哪儿来的?”

李宗儒笑了:“我家乡的葱油饼啊!”

他的家乡,在台湾省宜兰县。那里位于台湾东北部,当地产葱,撒着芝麻的葱油饼格外香。

李宗儒毕业于台北艺术大学美术系研究所,16岁开始制陶,博采众长,30年来所获颇丰。

他的佳作频频入选国际陶艺展,屡屡获奖,四方赞誉纷至沓来,他却日渐不安。

“我曾经制作过很多精美的陶器,但是总觉得哪里不对。复杂的工艺,精美的制作,都只是停留在技艺范畴,技艺太纯熟反而有匠气。”李宗儒期望回到那种不纯熟的状态,“不纯熟的状态很珍贵,可遇而不可求,你怀着赤子之心,像是回到了小时候,可又不是小时候。”

如何在陶土中注入对生活的感悟、对生命的思考,李宗儒上下求索,终于偶然间得到灵感:横向水平拉坯,借助地心引力制作陶器。

洛阳画家张建京形容李宗儒的创作方式是神来之笔:“通常的陶器制作是竖向垂直拉坯的,你能打破常规想到这个真是神了。”

李宗儒说:“偶然性对于艺术创作很重要。如果你预先设定自己要做什么,调整目的去达到,会很无趣。做圆容易,做平衡不容易,不可预期的创作过程,才会带来不可预料的惊喜。我想做有思想、有观念的陶器。”

张建京点头:“艺术作品应该着力展现创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对生命的探讨,这样它才有灵魂。”

3 陶艺家扮演“接生婆”

所谓“十月辘轳”,是指翻转“辘轳”(此处特指拉坯机),使陶坯在地心引力的作用下不规则地旋转摆动,坯体在扭曲、变形、崩落的危险边缘诞生,虽有瑕疵,却也是完整的个体。

李宗儒认为,这种不可控的创作过程,能使人回归最初面对泥土时的陌生感,意念单纯,从而保有陶器最初的样貌,使得每件作品都有偶然性和唯一性。“就像人类十月怀胎,自然生产,我只是个接生婆,剪短脐带就好”。

古人云,人无瑕疵不可与之交,因其无真气。

李宗儒说,陶器无瑕疵也不真实,因其有匠气。

“就算小孩子有缺点,也是自己的小孩子,我很珍惜这些作品。”李宗儒说,“如果有一天,横向拉坯也变得熟练了,那我就不再做了。技艺熟练之后如何回归本质,永远是个问题。一旦回不去,就难免流于匠气。”

李宗儒寻找灵感的方式,是到处旅行。他将在洛阳逗留几天,跟洛阳当地的艺术家们交流对话,看看洛阳的名胜古迹,听听洛阳的千年传说。

这位台湾艺术家表达惊喜的方式很真实:“哇,原来女皇武则天是在洛阳登基的啊!司马懿也在洛阳待过吗?这个地方好神奇!”

对话在继续,陶展也在继续,想要零距离欣赏李宗儒“接生”的“小孩子”,请到留园来。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