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9版:河洛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7年10月27日 星期

砖雕上的孝心
□记者 张丽娜 文/图

扼虎救父

泣杖伤母

拖舆谏父

拾葚异器


人老了,都盼儿孙孝顺。怎么孝顺才好?

时代在变,观念也在变。古代孝子贤孙奉为金科玉律的二十四孝故事,其中就有经不起推敲的糟粕。

比如“埋儿奉母”:汉代河南人郭巨家里穷,养活不起老娘和孩子,便打算挖坑埋了孩子,给老娘省下一口饭。

这显然不合逻辑,要么是写故事的人瞎编,要么郭巨是个二傻子:养不起孩子,将他撵出去也行啊!孙子没了,当奶奶的能吃得下饭吗?

其他诸如“扼虎救父”——小姑娘掐住老虎的脖子救父亲,则过于离奇,一般人学不来。

洛阳华夏香山文化博物馆里藏有“二十四孝”砖雕,咱们挑几个普通人能学得来的,边看边说。

1 舍不得父母老去

《二十四孝》是元代人编录的古代24个孝子故事,后世印本配有图画,又名《二十四孝图》。咱挑的这些砖雕,就是参照《二十四孝图》雕刻的。

先看“泣杖伤母”:老娘坐在那儿,捣着拐杖骂儿子;儿子低头受训,毕恭毕敬。据说,这个孝子名叫伯俞(一说伯瑜),是汉代人。他老娘脾气不好,但凡他犯错,就要拿拐杖打他。伯俞任打任骂,从无怨言。

一天,伯俞的老娘又打他,他却哭了。老人很惊讶:“平时从没见你哭过,今天是咋了?”

他说:“过去,娘打我下手很重,今天就跟蚂蚁爬似的——娘老了,使不上劲儿了,我想到这个很心酸……”

这份孝心,你一定能体会得到:某一天,忽然发现父母双鬓的头发白了,心里一软,鼻头一酸,你就懂伯俞的心情了。

2 把好吃的留给父母

再看“拾葚(shèn)异器”:砖雕上捧着碗的那个人叫蔡顺,是汉代河南人,父亲死得早,他跟母亲相依为命。

王莽篡汉,天下大乱,河洛地区闹饥荒,蔡顺到处采桑葚充饥,红的装一碗,黑的装一碗。路上碰见赤眉军,人家问他:“你为啥不装在一个碗里?”他说:“黑桑葚甜,给我娘吃;红桑葚酸,我自己吃。”赤眉军很感动,送给他两斗米、一个牛蹄以表敬意。

想想现在,许多父母一辈子节俭,剩饭热了自己吃,新做的饭给儿女吃。做儿女的,买了好吃的,能不能先给父母尝鲜?

3 孝顺是会“遗传”的

这里还有个反面典型——原谷的爹,故事出自“拖舆谏父”。原谷的爷爷老了,他父母怕被拖累,打算抛弃老人,15岁的原谷劝他爹别这么干。

他爹不听,推着小车,把老人扔在了荒野。原谷一路尾随,又把小车推回了家。他爹问:“你把这东西弄回家干吗?”原谷答曰:“等你和我妈老了,我还用得着。”他爹如梦方醒,赶紧把老人接回家好好养着。

孝顺是会“遗传”的,你如何待父母,你的孩子就会学着如何待你。

小事见孝心,亲情的温暖都在点点滴滴里。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