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让洛阳人倍感骄傲的是,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这些重大科技成果,绝大多数都有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洛阳片区企业的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洛阳创新发展也动力十足。自去年4月郑洛新国家自创区获国务院批复建设以来,我市抢抓重大历史机遇,加速完善政策措施,加强培育创新主体平台,建设提升创新创业载体,争做自创区的领头羊,一场自主创新的质变正在悄然发生。
育“尖兵”,创新龙头行业争锋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从首艘国产航母入水到“大飞机”C919首飞,再到“复兴号”动车组首发,今年以来,在一项项“共和国第一”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中,均有来自中航光电光电系统配套。
去年,我市8家企业跻身首批省级创新龙头企业,入围数居全省各省辖市首位,中航光电名列其中,创新龙头名至实归!
一批创新龙头崛起的背后,离不开我市深入基层,调研选秀,挖掘创新尖兵。去年以来,我市围绕现代创新体系抓项目,实施创新主体、创新平台“双倍增”行动,出台《洛阳市培育创新型企业实施办法》,培育创新“尖兵”。
截至2017年9月,自创区洛阳片区已申报省创新龙头企业25家、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3家、新备案河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388家,同比分别增长78.6%、34%和和131%。洛阳创新型企业的队伍正不断扩容,征战创新版图凯歌空前嘹亮!
搭平台,技术研发质量齐升
重大装备创新,最难“首台套”。在迈向“全球卓越农业装备供应商”路上,中国一拖集团拖拉机动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作用举足轻重。
真正的核心技术,市场换不来,资金也买不来。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对于企业而言,只有建设更多高水平、高层次的研发平台,才能真正掌握行业核心技术,占领发展高地。
时下,我市以“双倍增”行动为抓手,突出重点攻坚;开展创新资源大调研,确定15个国家级平台、62个省级平台等重点培育目标,集中力量,精心培育。
今年,我市新建各级各类研发平台258个,全市研发平台总数逾1400个,涵盖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机器人及智能制造、新能源等领域。其中,自创区洛阳片区上半年新认定国家级创新平台2家、省级平台12家、市级平台69家,新增创新平台总数同比增长35.6%。
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一项项业界先进技术和产品在这里孕育、成长,正全面激发创新成果的裂变!
建载体,“双创”成果加速涌现
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重要内容。近年,在经济转型大背景下,各地竞争从拼市场、拼资金、拼政策,发展到了拼软环境。作为我市吸引优质“双创”团队的妙笔,展会赛事正成为吸聚中小企创新成果的“磁石”。
如今,“双创”大潮下,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孵化载体也成为全市科技创新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新热土。
站在风口,才能翱翔高飞。过去几年,“互联网+”疾风劲,我市乘势而上,积极培育一批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孵化平台,放飞“洛阳智造”梦想。
截至9月,我市省级以上创新创业载体增至65家,数量居全省前列;孵化场地总面积200余万平方米,孵化资金总额2亿多元;在孵企业和团队5200余家,从业者达3万名,较去年同期均大幅增长。
自主创新、一路高歌,自创区建设让“洛阳创新”的金字招牌更亮、成色更足,必将在加快建设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打造带动全省发展新的增长极征途中做出新贡献、取得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