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话题
近日,萧山网友“lindawu”曝光了求职时候与一名老板的聊天记录。她称,在网上看到一公司招聘“跟单财务”职位,招聘信息上标明的薪资是4000元以上。没想到应聘时,她一问薪资问题,老板就告诉她:员工应该先为公司创造价值,之后才能谈薪水问题。“lindawu”有疑问:“找工作应不应该问工资?”本期,我们针对“求职时该不该先问工资”的问题收集读者的不同观点。
(本期主持:冯保萍)
观点一:求职先问工资,很正常
□董灵超
作为工薪族,求职时先问工资很正常。按劳获酬是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出问题的是那些定高调、忽悠人的老板。
固然,一些物质生活有保障、有更高精神追求的合作伙伴,在早期创业阶段为了一个共同的理想努力,可以暂不考虑短期利益,而是更注重团队或组织的长远效益。不过,这种模式并不一定适用于普通劳动人群。
对基层劳动者来说,设立精准的用工制度、按劳付酬,才能体现劳务关系的经济运行规律。
新修订的劳动法第八条明确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时,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以及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
关于工资标准,劳动法第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未在用工的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与劳动者约定的劳动报酬不明确的,新招用的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按照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执行;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的,实行同工同酬。”
可见,求职时不但要先问工资,还要订立劳动合同。在新的经济环境下,无论是老板还是员工,都应牢固树立保障双方合法权益的用工意识,追求更文明、更便于监督的劳务契约精神。
观点二:求职,不要太功利
□似水流年
劳动者希望通过自己的价值换取更高收益,是对自身劳动的尊重,无可厚非。
排除骗取劳动力的“零工资”极端案例,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初出茅庐的求职者而言,择业时,要注意自身缺乏从业经验的“软肋”,更应关注对方提供的实践平台,待“羽翼丰满”后,再要求提高待遇比较现实。
如果对方能为自己提供展示实力和发展的空间,工资要求可以先放一边,毕竟,好的实践平台是种难得的资源,有利于自身能力的增强,从长远发展看,比暂时拿多少钱更重要。
求职时该不该先谈工资,这个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如果确认自己有他人无法取代的职业优势,不妨“待价而沽”;如果只是初入职场的“菜鸟”,还是先把工资要求放一放,让自己尽快进入实践环节,用能力说话。眼睛一味盯着工资、频繁跳槽、太功利的求职者难免让用人单位反感,也会错失原本属于自己的良好发展机遇。
求职,眼光还是要放远一些,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多争取锻炼机会,多吃点儿苦,不是坏事。
如果你的确是企业需要的人才,为了企业发展,他们会想办法挽留你,“好饭不怕晚”,加薪、升职更是迟早的事。
就像《冯谖客孟尝君》中的冯谖,“应聘”成功后,要求“老板”孟尝君在家给自己鱼吃,外出给自己配车,还要替自己养家,如果不是冯谖真有本事,“入职”后给“老板”创造了丰厚的利润,孟尝君估计早撵他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