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3版:文化洛阳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7年11月9日 星期
■一期一会
一座城市 一场诗会
□记者 何奕儒 (本版图片均由被采访者提供)

龙门诗会演出现场

著名诗人郑愁予

著名诗人余光中


10月26日,洛阳师范学院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诗会。诗会有一个接地气的名字——龙门诗会,它已连续举办四届。

和《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带来的影响一样,龙门诗会也在洛阳师院掀起学诗、写诗的热潮,它以诗会的方式讲述洛阳故事,助力洛阳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

1 龙门、诗人、诗会

眼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潮流,各地的诗会层出不穷,洛阳师院主办的龙门诗会虽然“年轻”,但活力十足。它的创办和一位享誉海内外的诗人有关,他就是余光中。

2014年端午节前夕,“寻根中原余光中诗歌文化河南行”在河南启动,余光中、绿蒂、汪国真等著名诗人、学者来到洛阳,以诗歌为载体,感受中原文化。

端午节当日,86岁的余光中游览了龙门石窟。仰望静穆千年的卢舍那大佛,他说:“我很羡慕洛阳人民,他们生活在历史和传说之中。我希望今后再来龙门,看看武则天的笑容。”

与此同时,由洛阳师院和洛阳新闻广播FM88.1、洛阳诗词研究会主办的“寻根中原·龙门诗会”已准备就绪,静候这几位重量级诗人的光临。

龙门、诗人、诗会,绝妙的搭配。诗会取名龙门诗会,是因为龙门是洛阳文化的代表,也是余光中一行不惜赞美之词描绘的地方。

虽然有余光中、汪国真等著名诗人参与,这场“星光璀璨”的诗会却没有宏大的场面,简单的布景,亲切的交谈,一切犹如茶话会般温馨。

“学生们朗诵了余光中等诗人的代表作,诗人们则和我市文化界人士畅谈古今诗词,气氛很好。”洛阳师院校长梁留科回忆。

这场诗会便是龙门诗会的开端,它好似一把钥匙,为洛阳文化的传播打开了一扇门。

2 郑愁予诗会现场普及诗歌知识

余光中离开了洛阳,但他与龙门的故事没有结束。

2015年4月,余光中新创作的长诗《卢舍那》被传诵一时。全诗共127行1300余字,辞藻华丽,文采飞扬,是他创作生涯中少见的一首长诗。

《卢舍那》是写给龙门石窟的,更是写给洛阳的。

趁着这股热潮,同年6月,第二届龙门诗会在洛阳师院新校区月明湖畔举行,舞台设在石桥上,有灯光、配乐、观众席,龙门诗会有了规模。

洛阳师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是这场诗会的主力军,学院师生负责编排、导演、表演。

看一看嘉宾名单:台湾著名诗人郑愁予、绿蒂,香港诗人吴美筠,澳门诗人姚风……都是重量级诗人。“朗诵什么诗,以什么样的朗诵形式呈现……”该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系主任孙志隆说,这是龙门诗会首次在学校公开演出,他们必须超水平发挥,因此压力山大。

最终,学院老师选出十余首到场诗人的代表作,作为当晚的朗诵作品。令孙志隆欣喜的是,学生们悟性高,大家配合得很默契,这场诗会出人意料地完美。郑愁予听完学生朗诵他的代表作《错误》后走上舞台,现场讲起诗歌意境的运用。40多分钟的时间,他讲得投入,学生们听得入迷。在这堂诗歌课上,郑愁予只把自己当成普通诗人,他为学生爱诗而高兴,愿意分享自己的诗歌感悟。

在老师与学生看来,这是诗会的最高境界,不局限于你读我听,而是全员参与诗歌的品读,从交流中汲取难得的经验。

3 用诗歌助力洛阳文化建设

此后,诗人与表演者、观众的互动成了龙门诗会的常态,它也为学生和诗人的交流搭建了平台。

2016年9月,第三届龙门诗会的举办恰逢洛阳师院建校100周年。这一年,龙门诗会发生了变化。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王建国说:“虽然朗诵的诗歌还是以现代诗为主,但诗会融入了洛阳元素。”

校长梁留科为此次诗会发表祝词时说:“大学是国家的精神高地,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战略资源,高校对地方的服务不只在于助力经济的腾飞,也要搭建文化传承的桥梁。”

洛阳这片沃土给予洛阳师院无尽的文化宝藏,如今,该校开设了国学班、河洛文化国际研究中心等来传承与弘扬河洛文化,现又将龙门诗会打造成学校的名片,就是希望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向更广阔的天地。

这场诗会以学生朗诵余光中创作的长诗《卢舍那》开场,参演的学生都有当东道主的自豪感,他们第一次以诗歌的形式,向来自全国各地的10多位著名诗人和嘉宾展示洛阳之美。

4 用诗歌讲述洛阳的千年历史

四年来,龙门诗会一直在变,推陈出新,紧跟时代。当前,洛阳正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全力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今年,龙门诗会也借着这股东风,取名为“旅行中的诗意——中国·洛阳第四届龙门诗会暨旅游诗词大会”,助力洛阳文化建设与旅游发展。

的确,这是一场诗词大会!大,不仅是舞台的空间与参演人数为历届之最,它还为观众构建起历史时空,诗会从朗诵《诗经》首篇《关雎》开始,到齐诵赞美洛阳的现代诗结束,用诗歌讲述洛阳的千年历史。

今年10月26日举办的第四届龙门诗会,是以洛阳旅游诗词为主题的诗会。

早在5月,王建国就带领学院师生筹备龙门诗会。如何让观众通过诗歌领略洛阳山水之美,孙志隆有一个创意:“我想把龙门石窟、白马寺等景区里的楹联整理出来,以学生朗诵楹联的方式展现洛阳风光。”

乍一看,这是一个不错的想法。“我们先到白马寺记录楹联,回来后试着让学生朗诵,但效果不好。”孙志隆说,“我还想过让学生扮演邵雍和司马光对诗,试演效果也不理想。”

最后,王建国给出建议,学校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大家就“本色出演”,扮演成来洛阳旅游的游客,参观颇负盛名的洛阳八大景,每到一处,大家就朗诵描写此处的古诗。

此次诗会分为“风雅河洛”“问道河洛”“诗赋洛阳”等五个篇章。当一群背着背包、朝气蓬勃的学生出现在舞台上,以诵读古诗的方式“游览”洛阳八大景时,厚重的历史便以亲和的姿态走入观众心中。

这些年,因为龙门诗会,诗歌和传统文化以学生和老师喜闻乐见的形式走进了校园。

2016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冯纪衡参与了今年龙门诗会的朗诵,他说:“诗会为我们提供舞台,也督促我们学习诗歌。我们学校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我们通过观看诗会了解洛阳文化,走出校门,我们就是洛阳文化的使者。”

虽然龙门诗会告一段落,但诗会在洛阳师院余温尚存,孙志隆和学生有时会畅想明年的诗会该如何办,他们相信,第五届龙门诗会将以更新颖的方式讲述洛阳故事。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