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东方神韵店上了不少新款翡翠,老顾客纷纷慕名来品鉴、试戴、选购。很多人对其中一个翡翠物件感到好奇,饶有兴致地问我,我解释道:“这是翡翠角形觿(xī),古代富贵人家日常使用的一种解结器物,关于它的故事多着呢!”
早期,觿从野猪獠牙演变而来,后多用虎牙或者带有弯钩的兽牙,其根部包有金银饰物,上面附有钩环,可佩戴于腰间。
在《说文·角部》一书中,关于它的解释是:“觿,佩角,瑞耑可以解结。”从字面含义上说,它的作用就是解结。在扣子被普遍使用之前,人们的衣裤鞋帽多用带子系束。无论是丝绸带子还是毛线编带、皮带等,被打成结后,难以用手解开,随身携带的觿就是帮助人们解结的工具。
玉觿流行于商代,后经历西周、春秋战国,至汉不衰。不同的朝代,玉觿的形制不同。例如,西周时期的玉觿为月牙形,器内饰龙纹、人纹等。
春秋战国时期的玉觿被雕琢成龙、虎、鸟等动物形象。动物的头部为上端,尾部雕琢成尖状,身体则弯成自然曲线,整体造型栩栩如生、气韵生动,将实用价值和装饰价值完美融合。
到了汉代,玉觿返璞归真,简单的细长牙状和宽三角形成了主流,搭配上绞丝纹、勾云纹的装饰,依然很讨人喜欢。
尽管各朝代玉觿的形制有所变化,但都未脱离头部粗大、尾部尖锐的基本特征。
那么,觿有哪些寓意呢?西汉文学家刘向编纂过一本《说苑》,记录了先秦至西汉的一些故事和传说,书中提及觿的象征意义——“能决烦乱者佩觿”。
在汉代,人们佩戴觿表明自己是有身份且能解决大事、聪明能干的君子,所以此后在觿上常常能看到刻有“迎刃而解”4个字。可以说,当时的官宦贵族都喜爱佩戴玉觿,即使死后,也会佩戴其下葬。
随着后来玉带钩的出现和流行,古人不再需要将衣带打成死结,这时玉觿便逐渐失去了用武之地,成为象征聪慧能干的装饰品。
在一些中国古籍中,记录着觿的特殊含义,比如,在《诗经·卫风》中,有“芄兰之支,童子佩觿。虽则佩觿,能不我知”的诗句。童子佩觿,象征长大成人之意,寓意聪明睿智,可以排解困难。
在《礼记·内则》中,有“子事父母,左佩小觿,右佩大觿”之说,意指子女长大成人后,要侍奉父母,孝敬双亲,善于了解父母的心思。
《三国演义》在提到董卓令吕布杀丁原时,用到了“觿”字,即“董卓入京都,将为乱,欲杀原,并其兵觿”,在这里,觿有权力的意味。
在我看来,这小小的觿,蕴含着丰富的精神意义。很多人执念过去,用过去的烦恼禁锢了现在的自己,以至于无法正确面对未来。只有做一枚觿,真正打开心结、放下过去,才能享受云淡风轻、岁月静好。 (韩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