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邙山之上,有个“木华黎祭祀地”
看过金庸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的人,可能对木华黎的名字不陌生。他的后人怎么会在洛阳,却说来话长。
前段时间,66岁的李永平找到了我。他带着一本厚厚的《洛阳蒙古族李氏家谱》,家谱中记载了木华黎家族的历史,虽然简略,却脉络清晰。
李永平是西工区红山乡上寨村人,该村是木华黎后裔在洛阳的聚居地之一。10多年前,村中建起了“太师国王木华黎祭祀地”,与洛阳及外地的族人联系日渐增多。“洛阳的木华黎后裔多次到内蒙古寻根,外地的族人也会到洛阳参加祭祖活动。”他说。
据家谱记载,在整个蒙元时期,木华黎家族的人出将入相,地位十分显赫。这一切的基础,在木华黎的父辈时就已打下了。
木华黎的父亲叫孔温窟哇,来自蒙古高原上的札剌尔部。札剌尔是蒙语音译,意为“边界”。该部族世居斡难河东,活动在今蒙古国东北部与俄罗斯交界处。
在部族林立的蒙古高原上,大大小小的争战是家常便饭。后来,札剌尔部归附于乞颜部。铁木真是乞颜部的首领,孔温窟哇追随他四处征伐,屡立战功。危急关头,他甚至不惜一死,来保全铁木真的性命。
那是在与强敌乃蛮部作战时,铁木真一方失利,只剩七人骑马逃脱。当时环境险恶,无以果腹,大家都饥肠辘辘。为了让铁木真补充体力,孔温窟哇捕获了一头骆驼,把肉烤熟给铁木真吃。敌人的骑兵很快追到,铁木真的马却已疲惫不堪,孔温窟哇来不及多想,忙把自己的坐骑让给铁木真,自己徒步殿后,结果被追兵杀死。
公元1206年,铁木真统一了蒙古高原。他在斡难河源头竖起九尾白牦纛(dào),宣布成立大蒙古国,他也成了被称为“一代天骄”的成吉思汗。为救他而死的孔温窟哇是开国功臣,后来被追封为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鲁国王,谥号“忠宣”。
今天的洛阳蒙古族李氏后裔,均以孔温窟哇为始祖。木华黎是孔温窟哇的第三子,他辅佐成吉思汗打天下,成为整个家族的荣耀。
2 名列“四杰”,他是成吉思汗的臂膀
木华黎生于公元1170年,比铁木真小8岁。他“身长七尺,虎首虬须,黑面”,沉毅多谋,猿臂善射,是一员猛将。
尚在年幼时,木华黎就被父亲送给铁木真做“梯己奴隶”。他和父亲一样,对铁木真忠心耿耿,参加了统一蒙古高原的所有战争。
当时,铁木真麾下有“四杰”,分别是木华黎、博尔术、博尔忽和赤老温。其中,木华黎和博尔术最受器重,铁木真曾称自己有了他们,就如“车之有辕,身之有臂”。被铁木真视为臂膀和兄弟的木华黎,也没有辜负铁木真的信任。
据《元史》记载,一次,铁木真战败,在大雪中丢失了牙帐,只得卧在草泽中休息。木华黎与博尔术就站在雪中,整夜为他张毡遮蔽,连脚步都没挪一下。
还有一次,铁木真率少数人马经过溪谷,担心敌人会设埋伏,就回头问木华黎:“如果在这里遇到贼寇,怎么办?”木华黎答道:“我用身体抵挡。”话音刚落,果然有贼寇从林间杀出,一时箭如雨下。木华黎解下马鞍护住铁木真,并弯弓搭箭,三发三中。对方首领惊问:“你是谁?”得知是木华黎在此后,贼寇急忙退走。
大蒙古国建立后,铁木真封木华黎为左翼万户长,博尔术为右翼万户长,让二人并列诸将之首,随后又开始向南征伐。
当时,中原是金朝的地盘。木华黎随成吉思汗南下,攻占了河北、山东等大部分地区,公元1214年又围攻中都(今北京)。金宣宗抵挡不住,被迫献女求和,并迁都汴京(今开封)。随后,木华黎又奉命平定了辽东、辽西。
就在伐金大业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公元1217年,成吉思汗决定西征花剌子模。他封木华黎为太师、国王,委托其全权代表自己经略中原,并授之以象征大汗权威的九尾白牦纛,称“太行之北,朕自经略,太行以南,卿其勉之”。
对木华黎来说,这是至高无上的荣誉,然而经略中原并不容易。
3 经略中原,木华黎病卒军中
成吉思汗亲征花剌子模,带走了十万大军,只给木华黎留下两万兵力。
为用好有限的兵力,木华黎改变了此前肆意杀掠及夺地不守的惯例。他利用各方矛盾,收降了一批地方武装,让他们帮蒙古人攻城夺地。自公元1218年到公元1221年,山西、河北、陕西又有不少城池被攻破,木华黎下令不得劫掠百姓,此举为他赢得了民心。
公元1222年,蒙古军围攻京兆府(今陕西西安)。二十万金兵固守不出,木华黎只得留下数千兵力与金兵对峙,分少量兵力扼守潼关,自己则亲率主力前去攻打凤翔。结果围攻月余,凤翔并未攻克。
公元1223年春,木华黎渡黄河至山西闻喜,病重不治,不久去世,年仅54岁。临终前,他对弟弟带孙说:“40年来,我为国家东征西伐,只恨汴京没有攻下,你要努力啊!”
木华黎去世后,他的儿子孛鲁继承他的遗志,继续率军征金。后来,成吉思汗攻打凤翔,想起木华黎,感慨万分,对诸将说:“要是木华黎在世,我就用不着来此督战了!”
木华黎墓位于今天的陕西榆林,人称金肯巴特尔,意即真正的英雄。其后人世袭札剌尔部首领,称国王。蒙元时期,木华黎的子孙出将入相,袭国王称号的达12人。
元英宗至治元年(公元1321年),木华黎被追赠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鲁国王等封号,谥号“忠武”。整体来看,无论是从北国到中原,还是到江南,木华黎家族的“忠武”之风,始终未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