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版:洛阳·社区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7年11月21日 星期
▲社区面孔
写诗歌,评诗歌,他们16年来乐此不疲

用诗歌描绘生活,让生活宛如诗歌
□记者 李岚 通讯员 沈素贤 寇珺 文/图

诗词小组部分成员在学习交流


亮相人物:西工区白马集团社区一些爱好诗歌的居民

亮相缘由:组成诗词爱好者队伍,16年来坚持学习写诗、聚会评诗,收获颇丰

居民们坐在一起聊天,聊的多是家长里短,可西工区白马集团社区的一群老人,聚在一起喜欢聊诗词。大家四处采风,定期开“评诗会”,请专业老师讲解,凑钱印“诗稿”,16年过去了,大家乐此不疲。近日,《洛阳晚报》记者见到了诗词小组的部分成员。

学习不辍,从不会写诗到小组“主力”

您若与许久不见的朋友相逢,一般用什么词来表达心情,“激动”“兴奋”还是“欢喜”?白马集团社区的刘花芹以一首《七律·老友喜聚》来描述相逢情景:“六旬阔别喜相逢,欣喜若狂珠泪盈。”出门旅游是一件开心事,程艳梅从南街村游玩归来,写了《采风南街村》讲述感受:“久酿诗心好事筹,欲为特色放歌喉。”

喜欢用诗歌表达心情的居民,在白马集团社区有不少。“一开始,我们只有几个人的书法小组,慢慢地发展了诗词小组,且人数在不断增加。”小组负责人之一、76岁的罗全保说。

这个诗词小组在成立之初,懂诗词的没几个,有人连平仄都弄不清楚。63岁的张冬梅是2006年加入的,她到社区办事,偶然知道有个诗词小组,便报名了。“觉得诗词是高雅艺术,加入两年后也没敢写一篇。”她谦虚地说,她跟着专业老师上课,从押韵、对仗开始学,后来尝试自己写,“如今学到了一点儿皮毛”。罗全保笑呵呵地接过话茬:“其实,她已经是我们这支队伍的一名主力了。”

创作不辍,成员们多年来收获颇丰

“诗词对创作者的要求很高,我们常邀请专业老师来上课。”小组负责人之一、79岁的苗在民笑言,“顺口溜”“打油诗”不难写,但规范的诗词学起来不容易,除了上课,几名有一些写作功底的成员还经常参加较大规模的集中培训,培训完后再给其他成员上课。

这个诗词小组定期组织采风活动,今夏,成员们去孟津赏荷,归来后所有人以“荷”为主题进行创作。“夏日荷花绽碧波,亭亭玉立若娇娥”“欣见鱼游蜒恋蕾,琼花碧叶映亭台”,优美的词句将一幅幅美景再次展现在大家眼前。

每个月写一篇“命题诗歌”,在月末举行的“诗评会”上,大家聚在一起点评、交流,再评出比较好的发在“白马诗稿”中。苗在民说,“白马诗稿”每季度一期,已经印制63期了。这么多年过去了,有的成员出版了个人诗集,有的成员作品被刊登在了国家、省、市级刊物上,收获颇丰。

如果您也热爱诗歌,到这儿来找他们吧

苗在民说,诗词小组现有成员60多人,除了本辖区居民,一些家住涧西、洛龙和老城的居民也加入他们的行列,定期参加活动,踊跃投稿。

“成立这支队伍的初衷,是想增添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乐趣。”罗全保说,这支队伍不限制成员所处的区域,只要对诗词感兴趣,都可以报名加入,每年只需交会费20元,用于采风活动和印制“白马诗稿”等开销。

诗词小组的活动时间是每个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三,上午9时到10时30分,活动地点在白马集团社区一楼活动室。白马集团社区位于西工区纱厂西路与纱厂北路交叉口向西100米路北(门口有指示牌),如果您也热爱诗歌,就到社区去找他们吧。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