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火炙地眠,半夜皆立号。
冷箭何处来,棘针风骚骚。
霜吹破四壁,苦痛不可逃。
高堂搥钟饮,到晓闻烹炮。
寒者愿为蛾,烧死彼华膏。
华膏隔仙罗,虚绕千万遭。
到头落地死,踏地为游遨。
游遨者是谁?君子为郁陶!
——唐·孟郊《寒地百姓吟》
诗名《寒地百姓吟》,“寒地”指的是哪里?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
诗题下原有小注:“为郑相其年居河南,畿内百姓,大蒙矜恤。”
郑相指的是郑余庆。郑余庆,郑州荥阳人,曾于公元798年和公元805年两度为相,《旧唐书》称其“砥名砺行,不失儒者之道;清俭率素,终始不渝”。
公元806年,郑余庆被任命为河南尹。其时正在长安谋职的孟郊在韩愈、张籍等人的推荐下,到郑余庆手下做了河南水陆转运从事、试协律郎。待在洛阳的日子里,郑余庆很照顾孟郊,孟郊对郑余庆十分感激。
唐自安史之乱后,国运江河日下,到孟郊所处的中唐时期,政治日益腐败,社会日益动荡,人民生活日益困苦,这首《寒地百姓吟》就是当时境况的真实写照。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这是怎样悲惨的景象啊!
寒冷的冬夜,贫苦百姓因为没有炉火烤热地面无法躺在上面睡觉,只好站在寒风中悲泣呼号;冷风穿过破壁吹进来,似利箭刺人肌骨;富贵人家举办夜宴时鸣钟奏乐,佳肴的香气到天亮还没有消散;受冻者真想变成飞蛾,即便被烧死,也要扑向温暖的烛火;可惜那烛火被纱罗阻挡,努力千万次也难以挨近;飞蛾最后落地而死,死后还要遭到富者的践踏。
“游遨者是谁?君子为郁陶!”那些醉生梦死践踏贫民的都是些什么人呢?正直者见此心中无不充满悲愤。
写下最后一句诗时,孟郊是不是会想到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