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元旦假期,高新区丰润路社区举行了一场特殊的活动:不少居民在填好“家风银行”的收存单后将其交由社区统一保管。这些收存单上写的并不是钱数,而是各家的“家风”,更新鲜的是,居民可申请“支取”他人的“家风”进行学习。
1 社区有个“家风银行”,不存金钱只存“家风”
记者在现场看到,居民姜灏在收存单上写下了“勤俭持家,廉洁奉公,为民服务”;15岁的沈安琪写的是“勤能补拙,勤奋努力”;一名40多岁的家长则当着儿子的面写下“家风”:有责任和担当,富有爱心,创造未来。
丰润路社区的“家风银行”成立于2017年3月,目前有“储户”50多名。“家风银行”存储的内容可以是家规家训,也可以是一段话、一个故事、一篇感悟。居民填好姓名、联系电话、存储日期和家规家训等内容后交给社区统一保存,社区开具收存单,每张上面都有唯一编号。
丰润路社区负责人说,此前,社区多次举办道德模范评选之类的活动,发现了一些事迹比较典型的居民。开办“家风银行”,就是希望增强居民家庭教育的自觉意识,在社区进行推广和传承。与此同时,社区会定期举行“晒家风”活动,将收存单的内容进行展示,由居民投票选出“最美家风”,入选者可享受社区志愿者提供的服务。
2 存取方便,居民也可“支取”他人“家风”
如果您在银行取钱,不知道密码的话,存单上的钱是取不出来的。在“家风银行”却不一样,不仅“储户”可根据编号随时“支取”自己的收存单,并且只要“储户”本人同意,其他居民也可随时“支取”他的收存单进行学习,这事儿听起来是不是很新鲜?
“曾经有居民直接找到社区,点名要看某个人的‘家风’!”一名社区负责人笑着说,比如一名叫孙喜玲的居民,她的收存单就被其他居民多次“支取”。原来,今年63岁的孙喜玲常年照顾卧病在床的婆婆,事迹感人,不仅她自己被推选为社区道德模范,她的家庭还荣获了“河南省幸福家庭”称号。“孙喜玲的‘家风’是‘孝老敬亲是立人之本’,有一户居民家里娶了新媳妇,第二天新人专门来社区‘支取’这张收存单进行学习。”该负责人说。
存取方便的收存单还能增进家人间的感情。该社区有位80多岁的老先生,在“家风银行”成立之初就成了第一批“储户”,他和儿子一起写下了“孝敬老人,互相体谅”。两个月后的一天下午,老人拉着儿子来到社区,二话不说“支取”收存单,看完之后,进门时还气呼呼的两个人笑了起来……“收存单成了最好的‘调解法宝’。”社区工作人员说。
3 每张收存单背后,都有家庭温情故事
我们不妨也“支取”几张收存单,听听背后的故事吧!
●“储户”姓名:王淑梅 年龄:64岁 “家风”:尊老爱幼,乐于奉献
“婆婆常说,上有老下有小的人,得学会吃亏,多照顾别人的感受。”王淑梅说,她和丈夫结婚时,婆婆对她特别关照,不仅教她生活技巧,还传授她为人处世之道,一个大家庭生活幸福美满。
“后来,我们又把‘家风’传给了小辈。”王淑梅告诉记者,每到家庭聚会的时候,儿子、闺女和儿媳们就让老人们坐在一边休息,他们忙着做家务,非常温馨。“相信这个‘家风’,也会传给我们的孙辈们。”她说。
●“储户”姓名:刘志侠 年龄:63岁“家风”:乐观向上
刘志侠的母亲已经卧病在床多年,刘志侠不仅每天定时给母亲喂药、翻身、护理,晚上还在母亲的床旁边支一张小床,防止她掉床。“母亲病了,只有我的心态好才能营造整个家庭的氛围,让母亲安享晚年。”刘志侠说。
●“储户”姓名:李楠 年龄:49岁
“家风”:孝顺老人,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
李楠的父母行动不便,因为两个姐姐在外地工作,他干脆辞职回家照顾双亲。“我得回家做加餐了,等会儿该给老人按摩了。”采访时,李楠告诉记者,以前,两位老人也是这样对待父母的,“耳濡目染,很自然的事情”。
如今,李楠的孩子在外地上大学。他说,尊重和孝顺老人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希望孩子将来有机会看到这张收存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