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年底,一起考研数学疑似“泄题”事件,将考研培训机构“神押题”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培训机构推出的天价押题班,是“忽悠”还是另有内幕?“神押题”靠的是教师多年的经验还是特殊身份?记者进行了调查。
1 “天价班”收费高达20万元,“不通过退费”“保障协议”均是“套路”
记者调查发现,以“神押题”为噱头的各类考研“天价班”在多地火爆。
在重庆,某考研辅导机构承诺与考生签署“保障协议”的培训产品中,最便宜的“会计硕士全科钻石彩虹卡”1.88万元,最贵的“学硕、经济专硕、临床医学综合全科至尊彩虹卡”12.8万元起;在江西,中公教育涵盖初试到复试的全程协议班,收费3.98万元;在北京,配备有辅导员的VIP一对一服务“天价班”,费用通常在10万元至20万元。
记者发现,这些声称“效果极佳”,愿意签“保障协议”,保证“不通过退款”的“天价班”,实际上多是在“忽悠”。
“很多培训机构通过晒押题成绩单吸引生源,其实有很多猫儿腻。”江西考研公共课辅导教师孟教授说,不少押题其实只是内容沾了一点儿边,就单方面宣告成功,甚至有些机构根据后来发布的考试题,偷偷修改之前留在网上的押题材料。
“在命题信息保密工作日趋严格的当下,除了一些师资力量极强大的机构,很多押题班其实只有宣传意义。”多年经营法学类考研专业课培训机构的高某说。
不少向学生承诺“必过”的“天价班”,通常都会签订所谓的“保障协议”。重庆一培训机构经营者杜某告诉记者,“保障协议”其实并无保障,往往只是对考不过的学生退还部分学费。如江西某教育机构收费3.98万元的培训班,学生未通过考试仅能得到1万元退款。
业内人士透露,以20个学生的高价培训班为例,只要有一两个人考试通过,培训班就能回本,其后每过一个人都是净挣,这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2 “押题班”真的有“内部渠道”吗?
记者调查发现,一些考研培训机构声称“我们的老师有内部资料”“我们的老师多年参与考研出题”“我们有内部渠道了解信息”等。培训机构真的有“内部渠道”吗?
据了解,教育部明文规定:高校内部任何部门和工作人员不得举办或参与举办考研辅导活动。考试大纲编写人员、命题人员不得公开其参与命题、考试工作的身份或以考试及命题参与者的身份从事教学、学术及各种社会活动,不参加任何形式的有关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补习和辅导活动,不以任何形式透露试题的内容、命题工作情况和从事有关考试内容方面的任何咨询。
目前,活跃在考研培训一线的“押题老师”,多是供职于培训机构的教学经验丰富的专职培训老师,或是一些并无命题经验、供职于高校的兼职老师。“从理论上说,参与出题的老师现在是不敢也不会到押题班去讲题的,都是签了保密协议的,违规要坐牢的。”一名前些年曾参与高校考研出题的青年高校教师告诉记者。
据了解,考研出题人需签署极为严格的保密协议。刑法修正案(九)规定,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为实施考试作弊行为,向他人非法出售或者提供第一款规定的考试的试题、答案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高校老师不太可能为赚几个钱冒这么大的风险,而且目前的考研出题方式有根本性变化,即便出题人想泄题也非常困难。”孟教授说。
据介绍,在以前“开会命题”的时代,研究生考试是各校老师齐聚一处共同出题,虽然也有保密措施,但难免信息泄露。“不一定是原题,但有人收了钱,把命题的方向或者相关材料泄露出去,得到的人研究一下就能猜得八九不离十,押题当然准。”
“现在行不通了,研究生考试出题不再‘开会命题’,出题人不见面,各出一部分,信息互相不通,有关部门最终找极少数人拼题,责任明确,出口很小。”孟教授说。
3 还有哪些环节有可能泄题?
记者调查了解到,近几年,虽然命题方式在变化,保密制度在强化,但研究生考试中的一些环节依然存在泄题漏洞。
2012年和2016年,都有社会影响较大的泄题案件发生,并进入司法程序。从公开信息看,泄题源头并非命题人。“试卷的印刷环节、运输环节,特别是在地方运输保管时,泄题的可能性最大。”孟教授告诉记者,曾有地方运输保管人收受培训机构贿赂,私拆试卷因而获罪的先例。
记者发现,与公共课相比,由各个高校自主命题的专业考试,是目前考研泄题风险较大的环节。
高某向记者透露,英语、政治、数学等考研公共课的命题信息与人员保密制度,通常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制定,保密工作也由其统一监督实施。各招生单位的专业课,由于科目很多,命题信息和命题人的保密工作由各高校、科研机构等招生单位自己落实把握,因此,保密措施力度比起公共课明显偏小。一些考研专业课培训机构,通常会针对性地选择某些高校的特定专业,不遗余力地编织人脉网、情报网,使考研专业课漏题风险大大增加。
记者询问北京名牌高校考研专业课泄题“行情”时,高某告诉记者,泄一次题拿到的钱,至少相当于在商业培训机构上一整年课的收入。
多名专家建议,对于一些考研机构承诺无法兑现、进行虚假宣传等触及法律红线的问题,应当按照广告法等相关法律规定查处。同时,对于考研专业课泄题风险,应该进一步强化各招生单位的保密措施实施力度与责任倒查机制。此外,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尽快建立考研培训机构“黑名单”制度,引导学生理性报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