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世界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判断一个学生会不会学习,一是看他有没有达到200小时的朗读积累,二是看他有没有达到2000小时的阅读积累。200小时的朗读就是念书,2000小时的阅读就是读书(看书)。”
在一个孩子学会独立阅读之前,他需要父母的引导。如何进行亲子阅读?谁有好的经验可以分享?自即日起,《书香》版开设《亲子阅读》栏目,在第一个系列“余治莹讲童书”中,我们先来跟着台湾儿童文学作家、翻译家余治莹学习如何陪孩子读书。
2017年12月30日上午,洛龙区双语实验幼儿园内,已经放假的幼儿园老师和家长们却回到教室,聆听“启阅中国 走进洛阳——余治莹老师亲子阅读讲座”。
1 我们遇到了一位好老师
讲座3个小时,在开始前,主持人问大家要不要中场休息,大家都说不要。余治莹也问:“这场讲座是给爸爸妈妈和老师们听的,小朋友们能坚持吗?”所有人都表示没问题。
对,如果你了解余治莹在童书界的资历,那么,即便这场讲座要进行一整天,大家也只会更欢喜。
余治莹从1983年开始在台湾从事童书编辑工作,经她编辑的童书不计其数,经她翻译的绘本目前已超过200本,其中有孩子们非常熟悉与喜欢的《我爸爸》《我妈妈》《大卫,不可以》《大卫上学去》《大卫惹麻烦》《晚安,猫头鹰!》《走开,绿色大怪物!》《安娜的新大衣》……
余治莹的故事,我们以后慢慢讲,现在,你最想知道的,恐怕是这场讲座都讲了些什么吧!让我把笔记本翻开,挑几个说说。
2 亲子阅读,爸爸妈妈都要参加
余治莹看过这样的统计结果:在给孩子选书时,妈妈重视生活细节,注重对孩子生活习惯的培养,比如好好刷牙、早睡早起、上学不迟到等。爸爸则会选与孩子未来发展有关的书,比如玩纸飞机的书,孩子喜欢的话,以后可能从事飞行员的工作,比如关于球的书,有可能引导孩子未来成为球员……
由此可见,亲子阅读是父母任何一方都不可缺席的。
在讲座上,不少爸爸专心聆听,在互动环节,爸爸们也积极提问、发表看法。余治莹给这些爸爸点赞!
3 让孩子听1000本故事书
很多家长为孩子写作文发愁,有人问:“我的孩子读了很多书,为什么还不会写作文?”
余治莹说,写作是需要教的,孩子需要老师的引导,将阅读中积累在大脑中的材料组织、运用起来,但如果大脑里没有这些材料,即使老师教得再好,写作文也依然是孩子需要面对的难题。
“日本绘本之父”松居直说过,2岁到5岁的孩子,具有把语言完全变成自己东西的能力,他认为孩子们这是在“吃语言”——听到有趣的语言,他们就会把它“吃”下去,变成自己的东西。因此,在孩子们上学以前,父母应该让他们有用耳朵听语言的体验。
需要听多少?著名国际读写能力顾问梅·福克斯根据亲身经历与研究告诉我们:“在孩子自己阅读以前,必须先聆听1000本故事书。”
余治莹说:“孩子听的好故事越多,变成自己的养分就越充足,不要等到孩子长大了再来补课。不管你有多忙,每天给孩子读10分钟故事书,每天坚持,孩子会回馈你令人惊喜的成果!”
4 父母要学会“问个好问题”
1000本故事书,看到这个数字,你会不会被吓到?别怕,余治莹说,这1000本书多数是泛读,就是读一两遍,让孩子知道这个故事讲了什么就够了。有些书则要精读,那些孩子特别感兴趣的书,特别有启发意义的书,需要爸爸妈妈陪孩子精读。
怎样精读?可以采用三段式阅读法。
先给孩子读一遍这本书。因为好的绘本都是作者、译者精心设计、推敲过的,读的时候,应该完全按照原文来读,让孩子体会文字之美。这时候,就要求爸爸妈妈变成一个“绘本演奏家”,不可以漫不经心地一边想着工作一边读书,而是要把一本绘本读得声情并茂,读得让孩子爱听。
读过了书,就可以开始分析图文,引导孩子读懂内容,理解作者想表达的意思。这就要求爸爸妈妈先读懂这本书。
父母读懂后,并不是直接讲给孩子听就行了,而是要通过提问引发孩子的兴趣,带动孩子问问题,并从书中找答案。
最后一步,就是共同探讨,探讨这本书与孩子生活的关系。
上述讲解、探讨都不应该是说教式的,爸爸妈妈要学会“问个好问题”,用问题开启孩子的大脑,让孩子在游戏中理解故事的含义。
这些问题你是否也关心
●怎样才能“问个好问题”?
●如何帮助孩子从亲子阅读到独立阅读?
●在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应该选择哪些书?
●童话看多了,孩子不适应现实生活怎么办?
●陪孩子读书,具体有哪些方法?
●如何通过阅读激发孩子的想象力?
●一天读几本书合适?
●亲子阅读的时候,父母什么时候问问题?
●亲子阅读一定要在睡前进行吗?
●亲子阅读到什么时候可以停止?
●是借书读,还是买书读?
●要不要指字认读?
●你是否知道,《大卫,不可以》并不是一本教规矩的书?
关于这些问题,你想知道答案吗?如果想,就请继续关注《书香》版,我们会在接下来的几期中,结合具体的童书,告诉你余治莹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