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洛阳·社区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8年1月5日 星期
涧西区重庆路一社区有一群居民爱找疙瘩、解疙瘩;他们曾经吃过不少闭门羹,现在成就感越来越强
社区有个“解疙瘩服务队”
专解难解的疙瘩

□记者 李岚 通讯员 吕燕 文/图

昨日上午,“解疙瘩服务队”的成员们在一小区内冒雪走访


家常生活中的琐事,有时候就像一团麻,总有解不开的小疙瘩。在涧西区重庆路一社区,有一群居民却偏爱找疙瘩,并帮大家解疙瘩,尤其是难解的疙瘩。

时间长了,这群居民干脆组建了一个队伍,名字就叫“解疙瘩服务队”。这不,昨天迎着纷飞的雪花,这支队伍又到小区里为大伙儿服务了。

为了解开疙瘩,他们吃过不少闭门羹

昨日10时,雪下得正密,“解疙瘩服务队”来到辖区内一个院落深处,“前两天刚协调解决了一户居民乱堆杂物的事儿,今天过来看看对方清理干净了没有。”成员王福德说。

“解疙瘩服务队”成立于2016年3月,76岁的社区志愿者张学明是队长。因长期在社区担任义工,他对一些邻里纠纷、家庭矛盾感触很深。“经常有人来社区找工作人员要求调解,我也接待过很多次,后来有人提议能不能成立一个专门的调解团队,我当时就答应了。”张学明说。

甭管经验多丰富,几乎每位成员都吃过闭门羹。“心里堵了这么多年的疙瘩,咋可能调解一次就能解开?”王福德说,有的居民看他们上门,怎么敲门都不开;有的人心里抵触,张嘴就骂;还有人说他们多管闲事。“当调解员就得脾气好,脸皮厚,要不疙瘩还没解开,自己心里先有疙瘩了。”王福德说。

“打感情牌”“乘胜追击”是他们的法宝

邻里纠纷和家庭矛盾,是“解疙瘩服务队”经常遇到的问题。碰上这些事儿,有人会绕着走,张学明他们却迎着上,去一次不行去两次,三趟五趟是家常便饭。

“别误会,这可不是黏着人家,我们也有法宝。”64岁的裴翠英为人和善,一开口说话便笑容满面。“有户居民家排烟管道安装有问题,做饭时呛人的气味能传好远,左邻右舍都有意见。”她说,知道这件事之后,几位成员多次上门劝导,聊的话题全是“邻里和谐”。大家了解到对方平时一个人居住,生活有困难后,便主动帮忙买菜。过了一段时间后,对方态度逐渐好转,这时候他们再“乘胜追击”,告诉对方其邻居的不满和诉求。最终,对方把排烟管道进行了改造。

遇到家庭矛盾时,大家会“打感情牌”。辖区内一居民的父母过世后,她和自己的兄妹发生矛盾。还有一户人家,老两口因为琐事闹离婚。“我们会找熟悉对方家庭情况的老年人去说和。”68岁的张新爱说,针对前者,他们一般会从“父母辈的感情好,肯定不想看到小辈不团结”方面入手;针对后者,他们会多提之前的苦日子。“苦日子都过来了,现在还有啥坎过不了的?”张新爱说,多讲往事,少摆道理,往往会引起对方的共鸣,解疙瘩的效果更好。

解疙瘩上瘾,每周开一次“案例分析会”

“解疙瘩服务队”有16名成员,他们都是辖区居民,中老年人皆有。虽然这些辖区“谈判专家”没经过专业培训,可是每周一次的“案例分析会”,他们都按时参加,丝毫不马虎。

“每周一上午9时到社区集合,‘业务学习’两个小时。”张学明说,在例会上,大家会先总结上周解疙瘩的类型和特点,再讨论所用方法是否合适、如何改进等,最后确定下周要解的疙瘩。

裴翠英说,并不是所有的疙瘩都要全体成员出动,比如有的居民比较内向,大家就会先挑选和对方熟悉的成员单独出面。“一对一、多对一的形式都用过,解开的疙瘩多了,大家也越干越有成就感。”她说。

“现在,辖区好多居民都知道‘解疙瘩服务队’,有问题就直接和他们联系。”重庆路一社区负责人说,这支从辖区居民中来又服务于辖区居民的队伍,因为接地气而被大家信赖,是社区矛盾调解工作的有效补充,对于促进邻里关系和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