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咱们讲了宋代的河南尹向敏中。今天,咱们再讲一个唐代的河南尹,他也是神探,名叫李杰。
让李杰名垂青史的案子是一桩母告子案:有个寡妇告儿子不孝顺,坚决要求将其处死。李杰审案,从中看出了不寻常处。
1 悄悄跟着,看寡妇都做些什么
唐代典籍《朝野佥载》记载,李杰做河南尹的时候,一天,有个寡妇前来告状,说自己的儿子不孝。
李杰传寡妇的儿子上堂。其子上得堂来,也不为自己申诉,只是一个劲儿地哭,说:“让母亲不高兴,我该死。”
李杰仔细观察,觉得这个做儿子的不像忤逆之人,便问寡妇:“你就这么一个儿子,你告他,他的罪按律当斩,杀了他你不后悔吗?”寡妇表示绝不后悔:“养的儿子不能让母亲高兴,我要他干啥?”
“既然这样,你出去吧,买口棺材等着给儿子收尸。”看着寡妇高高兴兴地走出衙门,李杰吩咐一个衙役悄悄跟着,看寡妇都做些什么。
寡妇走出衙门,来到不远处一个道士身边,说:“事情办好了。”然后,寡妇买来棺材,让人抬到衙门。李杰再三开导她,希望她撤诉,但寡妇“执意如初”。
跟寡妇说话的道士此时就站在衙门外,李杰密令手下人将其拿下,押到堂上一审,道士招供:“我跟寡妇有私情,她的儿子常常坏我们的事,因此我俩商量着除掉他。”
“杰放其子,杖杀道士及寡妇,便同棺盛之。”
先闹出动静,再派人悄悄跟踪,类似的经典案例,《朝野佥载》里还记载了两个。
2 老婆婆出去,一定有人找她问话
唐贞观年间,卫州(今新乡、鹤壁一带)板桥有家旅店,店主叫张迪。
一天,张迪的老婆回了娘家,这时有3名卫州军士来店投宿。
夜深人静之时,有人潜入店中,趁张迪和军士熟睡,用军士的刀取了张迪的命,而后又将刀插入鞘中。天亮,军士起床,也没有发现异常,吃完饭照常上路。
店里人发觉张迪被杀,便追了出去,追上后看到军士的佩刀上沾满血迹。
3名军士被送到官府,经不住刑讯,无奈“自诬”。此案案卷后来被送到朝廷,唐太宗看后觉得疑点多多,就派御史蒋恒重新审理此案。
蒋恒来到卫州,将店中人叫到一起,然后又让众人散去,只留下一个80多岁的老婆婆。
到了晚上,蒋恒放老婆婆回家。跟李杰一样,他也派了个手下悄悄跟着,吩咐道:“老婆婆出去,一定会有人找她问话,你打听清楚这个人的姓名,别走漏了风声。”
手下跟出,果然如蒋恒所料,有个人走过来跟老婆婆搭话。
第二天,蒋恒如法炮制,再次将老婆婆请到衙门,晚上放出,派人悄悄跟踪。头天跟老婆婆搭话的人再次近前搭话:“御史是咋过问这个案子的?”
蒋恒下令将旅店周围的几百名百姓集中起来,从中找出两次和老婆婆搭话的人,一审问,此人供认不讳,承认自己和张迪的老婆私通,是杀人凶手。
3 如果发现有人跟老婆婆说话,立刻拿下
《朝野佥载》还记载了神探张松寿的故事。张松寿做长安县令时,有一天,昆明池边发生一起抢劫杀人案,皇帝下令:十日内一定要将凶手捉拿归案,否则问办案人的罪!
张松寿压力山大,寝食难安,带人到案发现场勘查(如图),希望能发现蛛丝马迹。
在勘查中,张松寿发现,案发现场不远处的一棵大树下,有个老婆婆在摆摊儿卖吃的,不觉心里一动。
张松寿派人将老婆婆请到县衙,好吃好喝招待着,3天后派人将老婆婆送回大树下。当然,他也派了一个心腹,让其隐蔽到附近仔细观察,“如果发现有人跟老婆婆说话,立即拿下”。
心腹藏好。果然,老婆婆刚在树下坐定,就有一个人凑到跟前,问她县令是咋审理这个案子的。
问话人被拿下押到县衙,张松寿升堂审案,被拿之人很快招供,说昆明池边的案子是其所为,并交代了藏赃物的地方。
张松寿破案,短时间内人赃并获,“时人以为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