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5版:经典洛阳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8年1月8日 星期
冯道和他的五代史(5)
自号“长乐老” 千载任毁誉
□首席记者 张广英

连环画《黄袍加身》 (资料图片)


五代是乱世。自朱温灭唐到北宋建立,其间不过50余年,中原却先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5个朝代,皇帝也走马灯似的换了十几位。

当时武夫当国,生杀予夺,很多人活着已属不易,但冯道是个例外。他是个读书人,一生历经五代,长期身居相位,可谓“铁打的冯道,流水的皇帝”。

冯道的人生与五代史紧密相连,当然,这里也有不少洛阳的故事。

1 郭威建立后周 一心励精图治

五代之中,最后一个出场的是后周,到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取代后周建立宋朝,五代乱世也就结束了。

从洛阳夹马营走出的赵匡胤,本是后周的一员大将。那出“黄袍加身”的戏码,其实是他从后周太祖郭威那里学来的。

公元951年,因被后汉隐帝猜忌,郭威被迫起兵造反。隐帝死后,他让冯道率百官去徐州迎立刘赟(yūn),结果刘赟还没走到汴梁(今开封),郭威已在澶州(今濮阳)“黄袍加身”,被部下拥立为帝。不久,郭威派人杀死了刘赟。

郭威建立后周,依然定都汴梁。他拜冯道为太师、中书令,位同宰相,并对冯道敬重有加,在朝堂上从不直呼其名。

五代的皇帝大多武夫出身,郭威也不例外。不过他生性节俭、为人谦逊,愿意重用德才兼备的文臣,励精图治,造福百姓。在他的治理下,后周很快出现了国富民强的迹象。可惜由于在位时间短,他的心愿没能完全实现。

公元954年年初,51岁的郭威病逝,下诏以“纸衣瓦棺”薄葬自己,不增加百姓负担。他的养子柴荣(当时称郭荣)继位,就是后周世宗。

当时,刘赟的父亲刘崇已在太原称帝,建立北汉。他为报杀子之仇,决定趁郭威刚死、柴荣立足未稳之际,一举攻灭后周。

郭威病逝一个月后,北汉联合契丹进攻上党,后周军队节节败退。消息传到汴梁,柴荣恼了,要御驾亲征,年事已高的冯道竭力劝阻。柴荣说:“昔日唐太宗平定天下,不都是御驾亲征的吗?”冯道说:“陛下未必学得了唐太宗。”柴荣又说:“我率军攻打后汉,就如泰山压卵,一定会赢。”冯道说:“陛下不是泰山。”

柴荣气坏了,不再跟冯道理论,带着人马直奔前线。一个月后,他和后汉大军在高平(今属山西晋城)相遇,两军展开激战。后周大将樊爱能等人临阵脱逃,柴荣为稳住阵脚,一马当先冲向敌营,偏将赵匡胤等也浴血拼杀,最终后周侥幸获胜,史称高平之战。

2 《九经》刻印完成,年迈冯道去世

这次御驾亲征,柴荣为了不给自己添堵,没带冯道同行。他给冯道另派了一个活儿,就是负责修建郭威的陵墓。

这一年,柴荣打败了北汉刘崇,郭威也入葬嵩陵。73岁的冯道却一病不起,不久去世。柴荣为他罢朝三日,又追认其为尚书令,赐谥号“文懿”。

不得不说,柴荣是一代雄主。他在登基之初就立下远大目标: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为此,他不惜数次亲征,收服南唐,之后又开始北伐契丹。

公元959年年初,柴荣亲率大军从汴梁出发,一路北上,直抵契丹境内。正当他打算进攻幽州时,却不幸身染重病,当年夏天回到汴梁后病逝,年仅39岁。他7岁的幼子柴宗训继位,史称后周恭帝。

接下来的事情,人们都知道了:公元960年,手握军权的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结束了历时10年的后周统治。不仅如此,从公元907年开始的五代乱世,到此也画上了一个句号。

赵匡胤优待文臣。有人说,如果冯道活到宋朝,肯定还能接着当宰相。不过,这对冯道来说又有什么意义呢?他历经五代,为官40多年,“累朝不离将相、三公、三师之位”,并不差一个宰相的虚名。倒是主持完成《九经》的刻印,使他的人生达到了不一样的高度。

儒家典籍《九经》的刻印,是从公元932年开始的,当时冯道还在洛阳。他征得了后唐明宗的同意,开始推进这项文化工程。只是他没想到,要经历四个朝代,到他去世的前一年即公元953年,这套典籍才全部刻印完成。

说到印书,想起一个和凝的故事。

和凝是五代文学家,与冯道一起在朝为官。他有文集上百卷,都是自己刻印的,并著有《疑狱集》,收集古今诉讼案例,帮助法官断案。

一次,两个人都在政事堂坐着。和凝看见冯道脚上的新靴子,问:“你花多少钱买的?”冯道抬起左脚,说:“900钱。”和凝回头便责骂小吏:“为何我的靴子要花1800钱?”等他骂够了,冯道又慢慢抬起右脚,说:“这只也是900钱。”众人听了,哄堂大笑。

3 一生是非功过 留与后人评说

冯道是个很有幽默感的人。他晚年自号“长乐老”,并著有《长乐老自叙》,将平生所得的几十种官职和爵位罗列出来,一个个数着玩。

这种对改朝换代不以为然的态度,为冯道招来了许多骂名。如元朝著名理学家刘因,就在《冯道》一诗中对他冷嘲热讽:“亡国降臣固位难,痴顽老子几朝官。朝梁暮晋浑闲事,更舍残骸与契丹。”后来,“朝梁暮晋”就专门用来比喻反复无常、没有节操的人。

冯道并不认为自己没有节操。他在自我评价中提到“三不欺”,即“下不欺于地,中不欺于人,上不欺于天”,且“在孝于家,在忠于国,口无不道之言,门无不义之货”,算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北宋时,薛居正作《旧五代史》,欧阳修作《新五代史》,也都提到冯道身居相位多年,为人宽厚,清廉节俭,堪称旧道德的标杆。然而,因“大节有亏”,他还是要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对冯道身后的遭遇,北宋文学家苏辙、王安石等人十分同情。他们认为,冯道以宰相之位历四朝,被讥讽为没有节操,但“士生于五代,立于暴君骄将之间,日与虎兕(sì)为伍”,冯道并没有做错什么。相反,正如孟子所说“社稷为重,君为轻”,冯道明白这个道理,每遇改朝换代,都尽力使百姓免于刀兵之苦,这并非一般人所能做到。

晚年自号“长乐老”,也是冯道备受争议的一个地方。其实,在《长乐老自叙》中,冯道说得很清楚,他的祖居地在长乐郡,且自己“累经难而获多福,曾陷蕃而归中华”,年老时能够“时开一卷,时饮一杯”,这样自得其乐的日子让他很满意。如果有人非要解读成“没有廉耻”,那也只能随他去了。

事实上,冯道对别人的看法从不在意。他曾跟一个名叫李导的举子开玩笑:“我名叫冯道,当宰相已经多年,你不会不知道,可你叫导,跟我的名字同音,这不合礼法吧?”李导辩解道:“您是没有寸字底的道,我是有寸字底的导(指繁体字“導”),两个字不一样。”冯道大笑:“我不但名字没有寸,做什么都没有寸(分寸)呢!”

他是个敢“自黑”的人,穿过五代的荆棘,内心更加强大。

(本系列完)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