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河洛评谭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8年1月9日 星期

老人防诈骗须防自身“心理陷阱”
□本报新闻观察员 洛谭

老人防诈骗,除了防范社会陷阱,还要防范自身“心理陷阱”。

64岁的王先生近日收到一封奇怪的信,信封上印着他的家庭住址、姓名和手机号码,信封里装有北京一家保健品公司的介绍,说他中了100万元。拨打“兑奖专线”电话,是空号,王先生觉得自己被骗子盯上了。

不相信天上掉馅饼,经过多方宣传,很多老人已具有王先生这样的防骗意识,但仅有这些还不够,还要预防深藏的陷阱。

王先生之所以被骗子盯上,是因为他参加过一些保健品讲座,留过详细的个人信息。

利用老年保健讲座收集个人信息行骗,是抓住了老人求健康、图热闹、热衷领小礼品的心理,对这些隐蔽很深的陷阱,老人防不胜防。

有些老人认为自己的防骗意识很强,尤其是一些见多识广的老人,但一项调查显示,受骗率最高的却是这些“高知老人”。

原因有二。一是“高知老人”很相信自己的经验、判断,加上对智能手机操作熟练,一旦认为某个事情能挣钱,便毫不犹豫地“下单”。二是见多识广的老人由于生活经验丰富,喜欢独揽家庭财权,遇事习惯一人拍板,觉得别人“什么都不懂”,要么一意孤行,要么悄悄投资,一旦被骗,家人往往还被蒙在鼓里。

可见,老人防诈骗,除了防范社会陷阱,还要防范自身“心理陷阱”。

遇事要多和家人商量。不是说“三个臭皮匠还顶个诸葛亮”嘛,投资前征得家人同意,这也是一种家庭风险共担意识。

不要独掌财权。独掌财权,容易“独断专行”,财权共担,就能防止冲动型投资,减小受骗概率。

一些老人的受骗事例显示,当老人心理被骗子控制,要为骗子汇款时,往往被银行工作人员最先发现并阻止,家人并不知情。如果家庭财权共掌,至少一方在动用家中大额现金时,另一方能及时察觉并阻止。

对老人行骗,本质上是恃强凌弱,老人防骗,不只是老人自身和家庭的事,也是整个社会的事。防止老人被骗,保障老人晚年幸福,须社会各方联手,为老人“撑腰”。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