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洛阳以节惠民措施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2017年3月31日,在第35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新闻发布会上,我市推出“旅游年票不受限”“部分公园不收费”“社会车辆不禁行”“餐饮住宿控涨幅”四项惠民举措。河洛文化旅游节期间,在固化牡丹文化节四项惠民举措的基础上,我市又出台“部分景区免费游,其余景区全半价”“精品剧目预约领票免费看”“环城高速豫C车辆免费通行”等惠民举措,使牡丹文化节、河洛文化旅游节成为“文化的盛会、人民的节日”。受推出惠民措施、丰富旅游产品、推动全域旅游等因素的影响,我市全年旅游总收入达到1040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同比增长15%,由“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转变的步伐不断加快。
2 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洛阳片区挂牌
2017年4月1日,总面积26.66平方公里的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洛阳片区正式挂牌,继2016年郑洛新自主创新示范区洛阳片区获批之后,洛阳再次迎来率先试验、率先突破、率先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自挂牌以来,洛阳片区实施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企业申请资料由153项减少到26项,审批服务事项由17项改为2项。片区内进驻企业3618家。洛阳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完成各项工程建设、业务调试任务,顺利开通试运行。
3 洛阳积极推进“一带一路”主要节点城市建设
2017年5月12日,在国家主席习近平、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总统沙夫卡特·米尔济约耶夫的共同见证下,市委书记李亚与布哈拉市市长伊赫提约尔·法尔莫诺夫签署了缔结友好城市备忘录,此举将为我市紧抓“一带一路”建设合作契机、深化对外开放带来巨大机遇。2017年,我市强力推进“一带一路”主要节点城市建设,积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经贸文化合作交流,洛阳首个跨境电商通关平台和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投入运行、实现“一站式”通关,中储保税物流园、一拖多式联运物流中心项目有序推进,中亚国际货运班列顺利开通;众多洛阳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或出口产品,或承建项目,或开展合作。
4 “博物馆之都”建设初具规模
2017年6月11日,国家“十三五”重大文化工程——二里头遗址博物馆在偃师隆重奠基。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对二里头遗址博物馆奠基表示祝贺,并对建设工作提出明确要求。近年,我市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博物馆之都”建设初具规模,目前我市拥有博物馆66家,其中,国有博物馆19家、非国有博物馆47家,博物馆数量和每10万人博物馆拥有量均居全国前列。2017年,洛阳契约文书博物馆主体建筑完工,孟津、伊川、汝阳等县域博物馆和丝绸之路博物馆、洛阳仓窖博物馆正在加快建设。
5 洛阳加快步入“地铁时代”
2017年6月28日,地铁1号线开工仪式在牡丹广场站举行,洛阳即将成为中西部地区首个开通地铁的非省会城市。地铁1号线工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市投资规模最大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从东到西全长22公里,计划于2021年12月底全线试运营。紧随地铁1号线的建设,地铁2号线于12月26日开工,从南到北全长19公里,计划于2022年年底建成运营。建设地铁,对提升洛阳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拉动合理有效投资、吸引更多人才来洛,将起到重要的带动和引领作用。
6 省委、省政府出台文件专门支持洛阳加快发展
2017年9月1日,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支持洛阳市加快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洛阳“加快建设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打造带动全省发展新的增长极”的战略定位、基本思路、目标要求和重点任务,洛阳迎来新的历史性重大发展机遇。9月24日,市委召开十一届四次全会对此进行全面部署。2017年,我市预计全年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8%左右,有望高于全省1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总额分别高于全省1个、2个和3.3个百分点,副中心城市的地位更加突出,全省增长极的作用正在彰显。
7 洛阳特色农业、沟域经济发展成果丰硕
2017年9月15日,第20届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落幕,洛阳有55家农企100余种特色品牌农产品参加了此次展会,并获得1个金奖、3个优质奖。此前,在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和农业品牌创建推进工作会上,洛阳22个农业品牌产品列入大会品牌名录;在第18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上,洛阳3个农产品斩获金奖,占河南省获奖总数的1/5。近年,我市加快推动特色农业发展,着重在产业链、价值链上做文章,培育建设12个沟域经济示范区,谋划实施沟域经济重大项目89个,发展特色农业示范村126个。
8 古城快速路一期等城乡交通项目加快推进
2017年10月1日,古城快速路一期实现试通车。作为市区首条高架快速路,古城快速路自主线开工以来,不足9个月便完成主体工程总量的82%;又因为坚持公开透明规划,引入“修路先保通”等新理念,被《人民日报》以《将麻烦想在前面》为题“点赞”。2017年,是我市城乡公路建设大幅提升的一年,干线公路完成投资20.1亿元,交通扶贫和民生公路完成投资13.8亿元,服务重要产业道路和场站完成投资3.2亿元。新街跨洛河大桥等工程建成通车,洛吉快速通道黄河大桥半幅通车,北环路、新伊大街、郑卢高速与西环路互通立交等一批重点项目有序推进,提升改造背街小巷70条,完成农村公路道路工程626公里、桥梁工程2852延米。
9 洛阳创新主体、创新平台“双倍增”行动硕果累累
2017年10月15日,洛阳北方玻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再次创造了玻璃钢化设备最大加工尺寸的世界纪录——20米长、3.5米宽。2016年以来,我市大力实施创新主体、创新平台“双倍增”行动,先后配套出台了47项科技创新扶持奖励政策。2017年,我市新增创新主体1102家、创新平台396个,分别是年度目标的2.8倍和1.5倍;引进创新引领型人才团队13个,新建院士工作站3个,共享院士达35名;专利申请量突破万件大关,技术合同成交额同比增长32.6%。
10 洛阳在全省率先实现边远地区数字广播电视全覆盖
2017年10月16日,我市2224个边远地区自然村约13.5万户群众看上高清晰度、多频道的数字电视,标志着我市成为全省首个实现边远地区中央、省、市、县数字广播电视全覆盖的省辖市。自该工程被列入我市2017年重点民生实事以来,千余名一线工人累计铺设光缆线路1.5万公里,使广大边远山区居民及时收看到了党的十九大盛况。2017年,我市全年民生支出40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2.3%,11个领域60项87件民生实事全面兑现,新增城镇就业突破12万人,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63所、农村寄宿制学校113所,一批改制医院恢复公益属性。
11 洛阳产业结构迎来历史性拐点
2017年11月6日,我市三季度重点工作推进会公布,前三季度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8%,洛阳产业结构首次实现“三产超二产”。近年,我市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构建“五强六新五特”现代产业体系,全市产业结构更趋优化、动能转换持续加快、质量效益稳步提升。2017年,预计全市产业结构将迎来“二三一”向“三二一”的历史性转变;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有望连续8个月居全省第一位,工业利润率为2012年以来最高;跨境电商、共享经济等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
12 银隆新能源洛阳产业园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集中落地
2017年11月16日,总投资150亿元的银隆新能源洛阳产业园项目在高新区开工。该项目是我市近年引进的投资规模大、市场前景好、技术水平高的重点项目之一。2017年,我市加大地企合作和招商引资力度,投资110亿元的洛阳石化炼油结构调整一期工程、投资88.8亿元的大鱼沟抽水蓄能电站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银隆新能源产城融合产业园等六大产业园区和格力自主创新智能制造产业基地成功落地,对我市发展的拉动作用、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
13 洛阳再次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2017年11月17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公布了经复查确认继续保留荣誉称号的往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我市再次蝉联该称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每三年命名表彰一次,是我国所有城市品牌中含金量最高、创建难度最大的一个,也是反映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最高荣誉称号,我市于2011年荣膺该称号。近年,我市坚持持续创建、为民创建,大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城市生态文明等建设,狠抓培育城市精神品质、加强公民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等工作,目前已有2人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29人入选“中国好人”榜。
14 洛阳开启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
2017年11月22日,市委召开十一届五次全会,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省委十届四次全会精神,对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新时代洛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进行全面部署。会议提出了“2020年前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的奋斗目标,指出要加快推进体系构建、专项实施、项目建设,以重点工作的新突破带动洛阳发展迈上新台阶。
15 洛阳环境污染治理成效初显
截至2017年12月10日,我市去年环境空气优良天数达199天,在提前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年度任务的同时,比上年同期增加36天。2017年,我市强力推进环境污染治理,整治取缔“小散乱污”企业8814个;完成“气代煤、电代煤”7.2万户;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10天,PM2.5、PM10指标同比实现“双下降”;建立四级河长体系,全面启动“四河同治、三渠联动”综合治理;大规模开展国土绿化,新建成投用小游园51个,实施主要廊道沿线绿化提升22.25万亩。
16 洛阳集中供热面积增幅创历年之最
2017年12月20日,《经济日报》一版以《集中供热既保冬暖又护天蓝》为题,重点报道了我市着力把供热好事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综合施策、集中攻坚,在增加供热效能实现“提速增量”的同时,又节能减排、防治大气污染实现“绿色换挡”的好做法。2017年,我市大力实施“引热入洛”工程,中心城区新增集中供热面积1031万平方米,规模比往年高出1倍以上;集中供热普及率大幅提高到70.6%,增幅创历年之最;9万多户居民新用上集中供热。同时,我市实施电代煤、气代煤“双替代”改造11万户,燃煤小锅炉、小煤炉正在逐步退出供热“平台”。
17 全市10.36万贫困人口有望稳定脱贫
2017年12月22日,全市脱贫攻坚第六次推进会议召开,认真分析全市脱贫攻坚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部署下一步工作。2017年,我市脱贫攻坚工作扎实推进,10.36万贫困人口有望稳定脱贫,偃师市、洛龙区、伊滨区和高新区有望整体脱贫。全年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35亿元,同比增长46%;98个扶贫搬迁安置点全部完工,90%具备入住条件;落实雨露计划培训17163人、劳动力培训8938人,全市3.5万贫困劳动力通过转移就业增收脱贫。
18 隋唐洛阳城国家历史文化公园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2017年12月23日,隋唐洛阳城“两坊一街”(宁人坊、明教坊和天街)道路保护展示工程全面开工,南城墙遗址保护展示工程用地征迁、考古发掘等工作全面启动,标志着隋唐洛阳城国家历史文化公园建设迈出坚实步伐。近年,我市按照“文化隋唐、生态隋唐、品质隋唐、国际隋唐”的目标,“保护固态、传承活态、发展业态”要求和“一区一轴一带两片三环”的空间布局,统筹推进隋唐洛阳城大遗址保护重点项目建设。此前开工的九洲池、应天门等隋唐遗址重大项目建设也在稳步推进之中。
19 “洛阳制造”建功“大国重器”
2017年12月24日,我国研制的世界最大两栖飞机AG600首飞成功。这款大型特种飞机装备的搜索分系统显示控制器,以及我国首架国产大型客机C919装备的平视显示器,均为中航洛阳电光设备研究所研制配套。2017年,我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涌现出了一大批“叫得响、数得着”的“洛阳制造”创新成果。在 “中国天眼”“复兴号”和我国第二艘航空母舰等“大国重器”上,也都分别装备有洛阳LYC轴承公司、中信重工机械股份公司等企业的产品。5月,郑洛新获批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洛阳新增一个重大国家级战略平台。
20 洛阳境内6条高速公路同时在建
2017年12月28日,栾川至卢氏高速公路开工,加上续建的尧栾西高速公路、济洛高速公路和新开工的新安至伊川高速公路、渑池至淅川高速公路渑池至洛宁段、二广高速公路市区段拓宽改造项目,2017年我市境内共有6条高速公路同时在建,是高速公路建设投资最多、规模最大的一年。这些项目通车后,我市每百平方公里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将由3.3公里大幅提高到5.3公里,“三纵三横三环”高速路网将加快形成。另外,310国道洛阳段改建等重大项目建成投用,呼南高铁豫西通道、洛阳机场三期改扩建等前期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也都正在推动着我市加快由交通节点城市向交通枢纽城市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