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 新华社
16日,《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国家标准报批稿面向社会公示,对速度、重量、防火安全等指标修改并强制执行。此次公示的标准能否消除安全隐患,引领行业发展?能否满足出行需要,便捷百姓生活?
飞驰的“肉包铁”,“玩”的就是心跳
“人们经常将电动自行车和轻便摩托车混淆,二者的使用范围和路权规则完全不同。”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高延敏说,二者主要通过速度、重量、动力性能等指标来界定。前者属于非机动车,不能在机动车道内行驶,最高车速和整车重量严格限制。后者属于机动车,需要驾驶资质、车辆号牌等。
工信部调查,实际使用中部分电动自行车最高车速超过每小时40公里,重量超过70公斤,超标车比例接近七成。
电动自行车越来越大、越来越快,不仅严重挤占了车道空间,而且安全隐患重重。
据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统计,近5年,全国共发生电动自行车肇事道路交通事故5.62万起,8431人死亡,直接财产损失1.11亿元,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年均上升8.6%和13.5%。
超标电动自行车,到底是姓“机”还是姓“非”
现行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于1999年发布实施,制定年代较早,标准内容存在一定局限性。此次公示的新标准指向生命财产安全,从严强制。
“最核心的是明确电动自行车用于‘短途代步’。坚持全文强制,消除了‘非否决项’留下的漏洞。”高延敏说,新标准明确最高车速不超过每小时25公里且不得改装,针对性地增加了防火、阻燃、充电器保护等安全内容,对外形、尺寸等关键性能严格限定。此外,针对电动自行车声音小没有预警问题,要求增加车速提示音。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标准管理与服务中心主任郝文建说,新标准为生产、销售、路面管理和法院判决等提供统一尺度,避免“购买了却不能上路”“以为买的是非机动车,出了事故才知道是机动车”等问题。
避免“简单粗暴”,新标准落地应做好过渡期协调
“如果没有脚蹬子的电动自行车按机动车管理,就不能在市区骑了,我们怎么接单?我们整天在外面跑,合标车续航里程够不够?”美团骑手曹冬苗有着不少担心。
用新标准衡量,绝大部分存量车超标,百姓家里的车还能否上路?企业面临生产线调整和成本增加,如何解决?速度慢下来,外卖、快递等关联行业是否受影响?新标准落地也带来很多现实问题。
起草组专家表示,并非存量超标车不能用,而是不能被视为电动自行车,以机动车性能享受非机动车权限。新标准正式实施后,消费者已购买的不符合新标准的电动自行车,将由各省份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办法,通过自然报废、以旧换新、折价回购等方式在几年内逐步化解。
“标准通过后,从发布到正式实施拟留出半年到1年时间,让企业进行新产品研发、生产线调整和消化库存。”高延敏说,工信部也将推动企业进行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改造,给先进制造业更多扶持。
“过渡期需要各界理解和适应,也需要政府部门做好各方协调,管理跟上,避免‘简单粗暴’。”山东大学教授王忠武等专家认为,可通过一定补贴鼓励消费者换购新车,同时完善电池、充电设施等,建立回收体系,加强执法监管和安全意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