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人杰 文/图
山深处,水岸边,炊烟袅袅,质朴的古村落因保留着昔日的淳朴与静谧,总令人心驰神往。
作为洛阳古村落资源最为集中的县,洛宁吸引了众多都市人利用周末时光前去探访,寻找失落的乡愁。
随着记者的脚步,一起走进两处掩藏于深山之中、少人打扰的宅院,一同看看院中建筑的典雅,探寻曾经在这里发生的故事。
“苹果镇”里的大院
提到上戈镇,许多人都会想到它“中原苹果第一镇”的名号。
提到乔家大院,许多人都会想到山西省祁县的乔家大院。
然而,鲜有人知晓在“苹果镇”里藏着一座与山西乔家大院一脉相传的院落。
带着好奇,记者于前些天前往位于上戈镇的乔家大院,去亲眼看看这只在资料、报道之中读过的大院容颜。
从郑卢高速上戈收费站驶出高速,进入八官线。前些日子刚刚下过雪,路两旁雪后的美景仍在。小心行驶约8公里后,来到上戈镇中心卫生院,把车停在此处,剩下不远的路需要步行前往。一位刚从镇卫生院走出来的老者指着前面,说:“向西走200米,你会看到那座凉亭对面有一条水泥小路,小路的第一个路口右转,你就能找到了。”
按照老人的指引,沿水泥小路走去,几所联排的老宅映入记者眼帘。沿着狭长的走廊向里走,午后的阳光透过头顶的屋檐照射在青色的山墙上,凸出墙体的圆形砖雕画古朴而精致。砖雕画上的人物虽已残缺,但云纹、团花、府宅、花鸟、走兽、衣着、刀、铲等,依然清晰可辨。
抬头向上看,屋顶的瓦片较一般人家的瓦片要小,要密。顺着屋檐流下的雪水落入村民摆好的桶、盆之内,滴答作响。
正当记者站在天井四下观看之时,上房走出一位老者。记者向老者说明来意,老者一边笑,一边回屋捧出几个柿子,招呼记者“快来尝尝”。
老者姓卫,所居住的房子正是乔家大院的老宅。据老人介绍,这房子是土改后分给他家的,他在这里已经住了几十年。
“如今我家所在的位置,当年你要穿过三道门才能进到这里。”老人说,明朝初年,中原地区人口稀少,因此朝廷下令将山西百姓迁移至中原地区一部分,而洛宁乔家就是从山西乔家迁移而来的。迁居于此的正是山西乔家第22代乔万升,后经几辈人修建,宅子从1处变成了5处,院落也越来越大,占地30余亩。
在老人的带领下,记者又参观了其他几处院落。深邃的走廊、精美的木雕、讲究的房屋设计,无不讲述着这里曾经的辉煌,展示着封建社会庄园文化中建筑在设计、建造上的严谨和考究。
“除了院落格局一致,这些四合院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没有其他大宅门那般宽阔。”老人说,这是因为乔家说“院宽不过丈,过丈人不旺”,过于宽阔的院子露底,不聚气。
另据老人介绍,如果说山西乔家大院出过众多知名晋商,那么洛宁乔家大院则走出过许多知名官员,其中更以与晚清重臣、洋务运动重要人物左宗棠交好的安徽巡抚乔致南为代表。左宗棠曾在乔致南寿辰题下“浩落古今同一体,风流儒雅亦吾师”的楹联。
“听家里老人说,当年这院子里楹联、牌匾很多,如今留存下来的不多了。”老人指着摆放在屋里桌子上的“洛宁县文物保护单位”的公示牌叹息道。
站在院中,记者环视四周,石狮、窗棂、神龛,院中的一砖一瓦,无不向今人展示着古人精湛的技术和很高的艺术造诣。
树木掩映里的大院
许多人知道洛宁县下峪镇,是因为那句“豫西最美乡村,艺术创作圣地”的宣传语。的确,来到下峪镇,人们总会被这里的自然风光、乡土风貌所吸引。除了这些,这里还有一处值得一去的地方,那就是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位于下峪镇后上庄村,这一小村落地处洛宁、栾川、卢氏三县交界,南有崤山,村前有河,河因村名而得,当地人称为后上庄河。
在村民和道路指示牌的指引下,记者来到了王家大院。院门外有一个红色的大院简介木牌,上面介绍了大院修建的历史及特色。
相传王家祖上迁至下峪后,世代以卖豆腐为生,在清初意外发现李自成藏于山中的银库,继而发迹,开始大兴土木,修建宅院。大院分为东西两院、中院及后花园四部分,大院中最吸引人眼球、保存相对完整的是东院。
东院上房为上下两层的建筑,一层两侧各有一孔砖固窑洞,二层为绣楼。据村民介绍,这座绣楼地处整个后上庄村的中央。为保楼体坚固,绣楼用了多种青砖作为建筑材料,其中一种青砖每块的重量都有10公斤。此外,绣楼还连接着一栋瞭望楼。据绣楼旁的简介木牌所讲:旧时绣楼周围还有过庭、正庭、厢房等建筑,廊檐密集,小姐、丫鬟走路可不见太阳,免受阳光的照射。
东院的东边是王家大院的后花园,村民说,曾经这里不仅奇花异草、鸟语花香,还有池塘、假山。虽如今已经成为下峪农耕文化展览馆,但透过精美的木刻、石刻雕饰,不难想象出当年这里的富贵景象。
据了解,由于家产甚巨,王家先人还曾用细密的铁丝网将院落笼罩,建起“天罗地网”,用于防范匪盗骚扰。
目前,王家大院现存建筑有东西两院及后花园,保存较为完好的房屋64间,而这64间房屋静静地立在那里,向往来游客讲述着旧时光里曾经的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