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洛阳·聚焦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8年1月30日 星期
电影《芳华》打动了不少观众,也勾起了两位洛阳文艺老兵的军旅回忆——
手抄五线谱,大提琴不足自己造
□记者 付璇 文/图

梅意辛拿出相册展示当年的照片

演出队男兵风采(前排拉手风琴者是梅意辛) (翻拍图片)


“我这把年纪很少走进电影院,禁不住昔日战友们的推荐,我带着妻子看了一部讲述我们那个年代的电影《芳华》,看后内心翻腾,激动难言。”日前,65岁的洛阳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梅意辛告诉记者,20世纪70年代,从洛阳走出去的他和余国强等6人在当时的武汉军区司令部演出队服役,《芳华》里的一些场景让他仿佛看到年轻时的自己和战友,并重温当年直面种种困难时的那种勇敢、乐观。

1 演出队缺少大提琴,洛阳小伙儿用俩月时间手工制成

从1972年到1975年,梅意辛、余国强等人在武汉军区司令部演出队服役,演出队有50多人,其中6人来自洛阳。这群“洛阳兵”年龄都在20岁左右,梅意辛拉手风琴,余国强是魔术演员,其他人有的是报幕员,有的是舞蹈演员……

“在电影里,部队文工团男兵刘峰用木工手艺,只花30多元就为战友新婚做了一对儿沙发,给战友省了100多元。”梅意辛说,他看到这一幕时,脑海中第一个闪现的就是战友韩建军(化名),韩建军当年19岁,性格随和,不爱说话,担任演出队报幕员。

今年66岁的余国强回忆,对一个乐队来说,大提琴是管弦乐队中必不可少的次中音或低音弦乐器,当时他们演出队的乐队只有一把大提琴,不能满足一些编曲复杂曲目的演出需要。不少人知道韩建军是洛阳一工厂子弟,跟着长辈学了一些木工手艺,但没人想到他竟敢做专业性很强的乐器。

“韩建军自愿尝试给乐队做大提琴,这份儿热心很可贵,可大提琴咋会是说做就做出来的?”梅意辛说,大家对最终结果并不看好。

“韩建军愣是边学边做,给演出队做成了一把大提琴!”余国强说,在他印象里,当时演出队没有关于制作乐器方面的书籍可供参考,韩建军就盯着现有的那一把大提琴琢磨,或找懂乐器的人求教,后来找人弄来楠木和泡桐木等材料,并借用附近工厂的精细工具,凭着一股钻劲儿,真的做成了一把大提琴。

从外观看,韩建军做的大提琴有模有样,大家打心眼儿里佩服,一个战友像拿着宝贝一样小心翼翼地试了试大提琴。“韩建军做大提琴差不多用了俩月时间,虽然外观没有商场里的卖相好,但音质已经相当不错了!”梅意辛说,从那以后,演出队慰问演出时底气更足了,好几首之前不能完成的演奏曲都被大家搬上了舞台。

2 牛皮纸包着的,是他亲手抄写的青春旋律

“烽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看《芳华》时,听到文工团队员们唱起《英雄赞歌》等那个年代的热门歌曲,梅意辛仿佛走入了时光隧道。

回家之后,意犹未尽的他找出保存了40多年的“宝贝”——用牛皮纸包着的钢笔手抄版“乐曲练习簿”。当年,梅意辛和几个洛阳老乡都在部队的演出队,有人拉手风琴,有人拉小提琴,有人拉二胡,还有人吹长笛、圆号……如今翻看着自己手抄的五线谱,梅意辛和昔日的战友再次回想起当年青春岁月。

当时看到其他演出队的好节目,他们就想“移植”过来,可没有谱子怎么办?每到这时,身为演出队手风琴手的梅意辛就会拿着钢笔去抄乐谱。在他印象里,一首时长5分钟的乐曲大约要抄写20页,抄一次得用3个小时,以方便演奏不同乐器的队员练习。面对记者,他笑称当时手抄的乐谱几乎能媲美现在的复印版。

40多年过去了,梅意辛的“乐曲练习簿”现在只剩3本,尽管如此,《打虎上山》《骑兵进行曲》等那个年代耳熟能详的乐谱,在他的本子里都能找到。

“那时做这些不图啥额外报酬,完全是为了给演出队作贡献。”余国强说。

3 “那时我们年轻胆儿大,遇到棘手事儿,几乎没人畏缩”

《芳华》里的女主角之一“何小萍”是一名文艺兵,身为文工团的舞蹈演员,她在众人面前第一次展示时不小心摔倒在地。此外,文工团舞蹈队的卓玛是队里的领舞,在一次慰问演出前排练时,因舞台地面太滑而摔伤,失去了演出的机会。

“我们那会儿,舞蹈演员排练时摔倒或受伤真是家常便饭。”余国强说,他们演出队当时的排练条件比《芳华》里的还要差,就连排练室里常见的大镜子对演出队来说也是奢望。

一次排练,有个高难度动作需演员踩踏板跳起再翻个跟头落地,舞蹈演员在练习时不慎崴了脚。“我来试试!”来自洛阳的小提琴手董永昌自告奋勇上了台,由于他不是舞蹈演员,所以落地时还是摔倒了。

“那时我们年轻胆儿大,遇到棘手事儿,几乎没人畏缩。”梅意辛说,如今回想起来,大家排练舞蹈时那股往前冲、不怕摔的劲儿既可爱又让人心疼,也正是这样的“摔打”才保证了正式演出时的顺利。

4 挤在“解放”卡车上去演出,只能脚挨着脚取暖,但心里是热的

很多人的军旅记忆都始于“解放”卡车,在电影《芳华》里,文工团战士去慰问演出的交通工具就是“解放”卡车。梅意辛说,看到这一幕,自己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从湖北武汉到河南平顶山、开封,我们去慰问演出全靠‘解放’卡车了!”梅意辛笑着说,那时,他们演出队一年待在武汉的时间不到5个月,其余时间都会去一些部队慰问演出,往返湖北、河南两省。慰问演出时,演出队的战友们总是将“解放”卡车后面左右两排坐得满满的,中间放着行李和被子,路程远时要坐近10个小时,大家在车上左摇右晃地睡着是常有的事。

让他印象最深的,要数大家在车上的取暖方式。冬季寒冷,在原本敞篷的“解放”卡车上坐着,遮风就靠一块布帘子。车上本来就挤,每个人都是看见有缝儿的地方就放脚,最后变成大家脚挨着脚取暖,但心里是热的。

…………

回忆起在部队演出队的那段日子,梅意辛、余国强至今仍觉很美好。“虽然当时条件艰苦,但这段岁月磨砺让我们终身受益。”梅意辛说。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