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三彩风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8年2月10日 星期
/南关码头史话/
小脚儿(下)

孙新建

笔名沙草,洛阳老城人,爱家乡老街,觅乡愁乡情,打捞岁月的金子。


2010年4月,我曾在马市街中段92号采访过一个“小脚儿”工人的后代。他叫郑圈,当时已经78岁了,从洛阳市公安局车管所退休。他的父亲郑德彪就是干了一辈子的“小脚儿”。

郑师傅告诉我:“小时候,家里很受症(困难),一年下来,吃不上一顿饱饭。全家四口人,主要靠我爹推小车,当“小脚儿”。百十来斤的干粉布袋,他用胳膊一夹就走了。干活多少,由柜上记账。一天下来,累得骨头都要散架了。我爹他是出了一辈子苦力呀!”

他说的干粉布袋,是街上好几家粉行的货物。他们这种以活记账的搬运工人,类似后来的临时工、零工。干活多少,由柜上负责。工人多了,柜上发牌子,工人少了,柜上记账,日结日清(因为他们等米下锅)。

做“小脚儿”的多是一些穷苦市民,他们无地无房,在街上租房住,靠出卖苦力为生。当时有民谣云“推车打担,只够搅缠”,意思是说,辛苦一天,能混个肚子圆,也是很艰难的。他们唯一的生产资料,就是一辆木制的独轮手推车。车子有左右支脚,一根襻(pàn)绳,一次能推二三百斤货物。

码头上的“小脚儿”更多。这当然与码头上生意兴隆关系密切。码头上的行业紧紧围绕着洛河上的水运。大体说来有三种,一是撑船放筏的,二是背河的,也就是纤夫,三就是“小脚儿”。

在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前后,洛河的水运仍然很发达。这当然与洛阳当时的铁路发展还不是十分兴旺有关。这里简单提一下洛阳的铁路,洛阳的铁路分两段修成,第一段叫汴(梁)洛(阳)铁路,全长183公里,是作为卢(沟桥)汉(口)铁路的支线修建的,1909年农历十一月廿一日(公历1910年1月2日)竣工,腊月通车。当时的洛阳车站,名叫河南府车站。而洛(阳)潼(关)铁路从1907年开工,修修停停,困难重重,一直到1931年12月才正式完工。

由于水路通畅,运价上较之陆路运输又有优势(在铁路、水路、公路的运输成本计算上,以公路成本最高,至今依然),上游和下游的各种物资云集而来,码头的生意十分兴隆。

“小脚儿”就是苦力。大量货物从船上、筏上装卸搬运,靠岸上堤,最后运至货栈商行,全依赖那些“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小脚儿”。他们手推独轮车,冬天一个撅肚儿棉袄,一根腰带。腰带多是指头粗细的麻绳,“腰系一根绳,强似穿十层”。当然,这只是底层百姓的说法,因为他们没条件像有钱人那样里夹外棉,狐裘锦衣。到夏天就简单了,一个大裤头,一块遮肩粗布。这遮肩布还有个名称,叫大腰巾,天热缠在腰里,天冷搭在肩上,夏擦汗,冬御寒。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