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5月31日至6月2日,全国晚报总编增强“四力”大型采访活动走进金华,用脚力丈量、眼力观察、脑力思考、笔力诉说这座山水城市的盛世繁华。
1 垃圾分类的“金东样板”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为改善生活环境作努力,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作贡献。金华市金东区,就是垃圾分类的先行先试区。
金东区从2014年开始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首创的“二次四分法”为:农户把垃圾分为“会烂”和“不会烂”的,再将“不会烂”的按“好卖”“不好卖”二次分类;垃圾分拣员在此基础上把“会烂”的发酵堆肥,“好卖”的垃圾回收,“不好卖”的进入垃圾填埋场、焚烧厂,有毒有害的进行特殊处理。后来,金华城镇居民向农村学习,探索出“两定六分法”:定点、定时,分为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有害垃圾、大件垃圾和建筑垃圾。据悉,金东区制定了全国首个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地方标准,其垃圾分类做法被全国推广,两年七上央视。
2 诗歌交汇的“文化自信”
祖籍金东区源东乡东叶村的施光南,是新中国成立后唯一获得“人民音乐家”称号的艺术家,也是改革开放40年“改革先锋”人物中唯一的音乐家。其作品国人耳熟能详:朝气蓬勃的《在希望的田野上》、美好动人的《吐鲁番的葡萄熟了》、节奏欢快的《打起手鼓唱起歌》……
“诗坛泰斗”艾青的故居,位于金东区傅村镇畈田蒋村。艾青原名蒋海涵,1933年首次用“艾青”笔名创作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并被收录在高中课本中,此后创作的诗歌大多讴歌劳动人民的生活。
目前,金东人正在谱写以“和美金东·希望新城”为主旋律的新时代赞歌。施光南故里正在打造“改革先锋”文化示范区,艾青故里5A级景区建设快马加鞭。
3 走向世界的“开放义乌”
义乌历史上孕育了“初唐四杰”之一骆宾王、现代教育家陈望道、历史学家吴晗等名人志士。改革开放以来,义乌走出了一条富有自身特色的区域发展道路,成为改革开放全国18个典型地区之一。
走进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小商品琳琅满目、往来行人肤色各异,一个个充满特色的文化、创意、时尚展示窗口。义乌中国进口商品城已成为国内规模领先的“一站式”进口商品采购基地,是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实现从“买全国、卖全国”到“买全球、卖全球”转型升级的新标杆。
新时代的金华市正奔跑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爱特新能源汽车,继2018年研发出两个“独家车型”后,又将推出5款新车型;古婺窑火,开发制作出“玉青瓷”新品种大受市场欢迎,“南钧”风头正劲;20多年专注一杯奶的“李子园”,与诺贝尔奖获得者阿里耶·瓦舍尔院士达成技术合作协议;源东乡“花花世界”现代农业产业园,成为当地农业转型的引领和示范……
(本版部分图片由《金华晚报》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