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经典洛阳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9年12月3日 星期
遥望西夏(1)
西夏皇族后裔在洛阳
□首席记者 张广英 文/图
宁夏贺兰山岩画
与西夏文题刻
李春光老人写的西夏文

对洛阳人来说,西夏是一个遥远而神秘的王朝。它曾雄踞西北,与宋、辽、金等并立,最终却被蒙古铁骑摧毁,并被历史刻意遗忘。除了贺兰山下的西夏王陵,大概人们不会对它有太多印象。

在今天的洛阳市新安县,生活着一支西夏皇族后裔,这是怎么回事?

1 墓志中的家族“秘史”

李春光老人今年已经85岁了。他在新安县当了半辈子的数学教师,退休后突然“改行”,钻研起西夏史。连极为难懂的西夏文,如今他对照着字典,也能进行书写和简单翻译。

作为西夏文明的载体,西夏文已是一种“死文字”。它字形方正,形似汉字,细看却与汉字完全不同。也就是说,翻开一本西夏文的书,你可能像看天书一样,一个字都不认识。

这样的文字,李春光为什么要耗费大量精力去研究?因为他想弄清楚家族的历史,而他家族的历史是西夏历史的一部分。

对,李春光确信他是西夏皇族后裔。事实也证明,的确如此。

这听上去有些离奇,不过,西夏皇族后裔在洛阳已经不是秘密。在李春光的老家新安县十甲里村,曾出土了明代墓志,上面的《明故忠义官李公墓志铭》告诉人们,这里的李姓人是元代李恒的后人。据《元史》记载,李恒祖上“世为西夏国主”,他的曾祖父是西夏第七任皇帝,名叫李安全。

李春光记得很清楚,明代墓志出土于1968年,最初由村里的李姓族人保管,后藏于千唐志斋博物馆。墓志铭由邑庠生王锡撰写,称“忠义官李公”名叫李仲,卒于明嘉靖丙申年(公元1536年)二月十四日,享年64岁,并叙述了李仲的生平为人。

更重要的是,墓志铭中写到了李仲的先祖,称“孤远祖讳恒,为元太祖总管,至世祖升副元帅,赐以宝剑,与宋合兵讨金人”。

李恒一生屡立战功,他的儿子三毂轸也因征吐蕃有功,“升吐蕃元帅,居洛阳西三十里拓元城”。三毂轸去世后,其子钦祖袭了吐蕃元帅一职,仍居洛阳。

在元代,李恒及其子孙备受重用。到了明代,一切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据墓志铭记载,当时钦祖“解元帅印,隐居新安城南十五里,今为新安人”。“新安城南十五里”的地方,就是十甲里村。

李恒的后人在十甲里村繁衍生息,“承累世笃实之风”,以孝义著称。到李仲时,他性格耿直,处事公道,儿女亲家挑的都是官宦之家或书香门第。

被李仲视为骄傲的先祖李恒,又是一个怎样的人?

2 “先祖”李恒的一生

李恒是元代著名将领,曾在灭南宋的战役中立下大功。《元史》中有《李恒传》,记述了他的生平。

值得一提的是,李恒是西夏皇族后裔。蒙古人灭了西夏,从通常意义上来说算是他的仇人,他为何还愿意为蒙古人效命?

事实上,李恒出生的时候,西夏早已灭亡。他的父亲从小被蒙古人带走,而他也是由蒙古王妃抚养大的。

据《元史》记载,李恒的父亲叫李惟忠。当年,成吉思汗率蒙古大军灭西夏,在攻打兀纳剌城时,守城的正是“夏主之子”,即皇帝李安全的儿子。他在城陷之后“不屈而死”,他七岁的儿子李惟忠被蒙古人俘虏。

当时,李惟忠毫不畏惧,“求从父死”,让蒙古主将深感诧异。蒙古人喜欢勇士,于是,李惟忠被献给宗王合撒儿,后在蒙古王府中长大,并在经略中原时立下功勋,成了一名达鲁花赤。

在元代,达鲁花赤是掌握行政和军事实权的地方最高长官。这并非李惟忠的人生巅峰,他一生的最大成就,应该是生了一个名叫李恒的儿子。

《元史》中记载,李恒“生有异质”,王妃视如己出,将其抱去亲自抚养。长大后的李恒胆识过人,对元王朝忠心耿耿。他得知有人要发动叛乱,不顾安危前去告发,结果全家人被对方下了狱。叛乱被平后,他受到朝廷封赏,并被升为宣武将军,于至元七年(公元1270年)随大军征南宋。

不得不说,李恒是一个军事天才。他有勇有谋,打得南宋军队节节败退,后升任副元帅。南宋名臣文天祥也不是他的对手,一次双方交战,他将文天祥的妻女都俘虏了。

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二月,都元帅张弘范率水军从漳州兵指崖山,李恒与其配合,南北夹击,几乎全歼南宋水军。陆秀夫背着小皇帝投海而死,南宋灭亡。

此后,李恒又拜资善大夫、中书左丞等,在任时禁止掠民为奴,积极赈济饥民。至元二十一年(公元1284年),他在随镇南王脱欢征越南时膝中毒矢,不治身亡,终年50岁。

3 并未灭绝的西夏人

今天,人们对西夏王朝所知不多,是因为元人为前朝的宋、辽、金都著了史书,却唯独“遗忘”了西夏。

被刻意遗忘后,西夏王朝长期不为世人所知,仿佛真的从历史上被抹去了。有人说,这是因为蒙古人对它有仇恨。

确实,面对蒙古铁骑,西夏拒不屈服,是块难啃的硬骨头,为了征服它,成吉思汗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传说他在去世前,下令一定要灭西夏。于是,蒙古人灭西夏时,用了一种极为残忍的方式——屠城。

那是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去世了,却秘不发丧。中兴府(在今宁夏银川)中,西夏末帝李睍(xiàn)已被围困许久,走投无路,只得开城出降。蒙古人将他杀死存在了190年的西夏王朝宣告灭亡。

可以肯定,被杀的绝对不仅仅是李睍一人,是否真如传言所说,城中人都被杀死却不一定。

在蒙古军队中,有个名叫察罕的西夏降将,在他的保护下,部分西夏城池免遭此厄运。《元史》中的《察罕传》对此进行了记载,称:“会帝崩,诸将擒夏主杀之,复议屠中兴。察罕力谏止之,驰入,安集遗民。”

在此之前,蒙古军队曾攻打西夏的甘州城。当时,察罕的父亲曲也怯律是守城主将,察罕将书信射进城中,招降父亲。此事被曲也怯律的部下发现,他们将曲也怯律杀死,坚守城池。后来,甘州城被攻破,“帝欲尽坑之,察罕言百姓无辜,止罪三十六人”。

连甘州城都没被屠城,也许西夏人的最终命运,并不像传说的那样悲惨。

西夏灭亡后,西夏文还曾在一些地方出现,也可证明西夏人并未灭绝。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初建立西夏王朝的党项人,逐渐走进历史深处,或融入其他民族。

对李春光老人来说,追寻西夏王朝的历史,已是他生活的一部分。对我们来说,遥望西夏,则是对一种神秘文明致敬。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