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今日关注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9年12月3日 星期
您知道吗?历史上的冬至曾被当作新年第一天
如今,冬至究竟吃什么,是众多美食爱好者争论的话题

拜冬节 待春风
□记者 李雨璐

大雪过后,冬至节气就不远了。这是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之后,白昼增长,因此洛阳民间俗语有云:“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

每到冬至,来自全国各地的美食爱好者总要对“冬至到底吃什么”展开一番争论。古人在这个节气做什么?洛阳民间有哪些冬至美食和习俗?我们一起来唠唠。

1 《九九歌》也有“南北之争”

每年12月22日前后,是冬至。此时太阳位于黄经270度,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

古人在《二十四节气集解》中对冬至的解释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这一天,北半球各地的太阳高度角最低,是一年中白天最短、日照时数最少的一天,所以冬至又叫“日短”“至节”“长日”“冬日”等。过了冬至,白天开始一天天变长,夜晚一天天缩短,洛阳民间故有“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之说。

民间还有“冬至之日,蚯蚓结;后五日,麋角解;后五日,水泉动”之说,意思是到了冬至时节,天气寒冷,土里的蚯蚓只好相互依偎取暖,纠缠打结在一起;过了五天,阳气渐生,麋鹿感受到阳气后,头上的角就开始脱落;再过五天,阳气使寒冰下的泉水开始流动。由此可见,冬至是阳气萌动的日子。

冬至也意味着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冷的“数九”严寒天气,古代先民认为,从冬至起,每数九天算一个“九”,数到九个“九”,共计八十一天后,春天便翩然而至。由于古人以“九九”的形式概括冬天寒冷的变化,故而也产生了一些与数九相关的谚语、俗语、歌谣。人们比较熟悉的是《九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如同美食一般,冬至的《九九歌》也有“南北之争”。我们常说的《九九歌》属于华北版,而江南版《九九歌》,虽不如华北版朗朗上口,词句却更显婉约:一九二九相见弗出手,三九二十七,篱头吹筚篥(bìlì,古时的一种乐器),四九三十六,夜晚如鹭宿,五九四十五,太阳开门户,六九五十四,贫儿争意气,七九六十三,布袖担头担,八九七十二,猫儿寻阴地,九九八十一,犁耙一齐出。

2 洛阳人吃饺子、南方人吃汤圆、山东人喝羊肉汤

农耕社会,春播、夏管、秋收,繁忙劳碌,人们往往无暇品味时光。只有冬季,是一段长而闲的时光。在寒冷的日子里,亲朋围坐,总要以美食相伴。

冬至究竟吃什么,是众多美食爱好者争论的话题。

中国民俗学会理事、市著名民俗学家刘百灵曾写过一篇《漫谈二十四节气——昼短夜长说冬至》。他在文章里写到,洛阳民间在冬至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饺子(俗称“扁食”),也称吃“冬疙瘩”。

《岁时——传统中国民众的时间生活》一书中提到,乾隆年间《河南府志》岁时民俗条记:“冬至,祀先祖,食馄饨。”因馄饨谐音混沌,意为糊涂,于是吃掉混沌,“可益聪明”。

以米食为主的南方,冬至盛行吃汤圆或团子,取团圆之意。山东滕州等地则流行冬至喝羊肉汤驱寒。南朝荆楚地区冬至则要吃赤豆粥。

3 历史上的冬至曾被当作新年第一天

《图说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提到,在周代时,当时的历法以冬至为岁首,其前一天为除夕,也就是说,在周代时,冬至的重要地位,相当于如今的大年初一。

“冬至要祭天神,夏至要祭地神”,这一仪式是清末以前统治阶级一直遵循的国家大礼。北京现在的天坛,就是古代皇帝祭天的场所。古代皇帝大都在冬至到太庙“薪新”,用新黍米做食品祭祀先主。

汉朝以冬至为“冬节”,这天官府要举行名为“贺冬”的祝贺仪式并例行放假,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祖的日子,皇帝在这一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祭拜父母尊长。现在仍有一些地方的人们在冬至这一天过节庆贺。明代时则兴相互拜贺之风,其规模仅次于春节。

刘百灵说,古时在洛阳,冬至这一天,私塾要拜祭孔子先师,所以冬至又称“拜冬节”。

尊敬的读者,如果您知道关于二十四节气与洛阳有哪些故事,或者哪个节气对您有特殊的意义,可拨打本报热线66778866或18637933711与我们联系。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