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相约古都夜八点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20年5月25日 星期
▲ 点亮洛阳“夜经济” 古都越夜越魅力
从无到有,再到“百花齐放”,洛阳“夜经济”的繁荣背后离不开相关部门保驾护航

护航洛阳“夜经济”,古都夜晚更绚丽
□记者 王博东 通讯员 石智卫 李保宏 文/图
1993年,兴华街夜市开市,现场人潮涌动 (记者翻拍)

傍晚下班后,你带着家人朋友到老城逛街,踩着青石板感受古城风情;晚7点到8点,老城十字街华灯初上,天南海北的美食填补你空空的胃;晚8点到10点,到洛邑古城或应天门看一场绚丽的灯光秀,再到天堂明堂景区感受“武则天的理政生活”……

洛阳“夜经济”从无到有,再到“百花齐放”,不仅扮靓了城市夜景,更丰富了市民的夜生活。繁荣背后,离不开工商、公安等多部门的保驾护航。近日,记者采访了两位“夜经济守护人”,听听他们讲述洛阳“夜经济”的发展历程。

1 小吃遇上商业街,兴华街夜市火了

对于55岁的朱洛孝来说,我市近年来不断发展的“夜经济”,让他觉得像做梦一样“变化太大了”。这名在老城区工商系统工作了30多年的基层干部,不仅见证了我市“夜经济”的变迁,还推动了当地“夜经济”的繁荣发展。

20世纪80年代末,朱洛孝在老城区青年宫工商所任职。“那时候,青年宫是老城区人气最旺的商圈,有电影院、百花舞台、人民会堂,能玩的地方特别多。”朱洛孝回忆,当时,很多商贩到青年宫摆摊卖甜米酒、炒凉粉、刀削面,为此,工商所还统一设置水泥柜台,引导商贩有序经营,“当年的青年宫虽然热闹,但很少有人晚上逛街”。

朱洛孝说,几年后,青年宫周边迎来改造,附近的小吃商贩逐渐转移到道路宽敞、路灯明亮、两边商业门店集中的兴华街上。当小吃遇上商业街,奇妙的化学效应出现了,晚上来兴华街逛街的人越来越多。

资料记载,1993年,兴华街服装市场和兴华街夜市、西关夜市先后开市。一张兴华街夜市举行开市典礼的老照片显示,街上人头攒动,美食摊位两边排开,非常热闹。“当年,因为缺少冲刷道路的设施,我们还求助消防队在闲暇时来帮忙冲刷夜市街道。”朱洛孝回忆,为促进兴华街夜市发展,他们还专门设置了夜市管理办公室,统一对市场进行管理。

2 美食与文旅融合,老城十字街国内扬名

“在兴华街夜市形成初期,商贩们经营的多是本地美食,其中面食最多,不像现在能吃到天南海北的美食。”朱洛孝说,那时候,多数夜市商贩歇得早,但也有个别商贩延长营业时间,吸引夜班工人、出租车司机等食客。在当时,这是全市较早开始有商贩通宵营业的街区。

1996年,老城区工商部门学习沿海地区经验,加强对兴华街夜市的规范管理。在经过多次整治后,兴华街夜市成为全市第一个统一饮食车、桌凳,统一使用液化气灶具,统一铺设地板革,统一使用一次性餐具,统一开始营业时间,统一工作衣帽,统一灯箱广告的传统名优风味小吃一条街。

“兴华街夜市搞得很前卫,被市创建办确定为样板市场,经济效益提高了不少,但当时的名气仅限于市区。”朱洛孝说,随着我市对东西大街、丽景门等地实施历史文化街区改造,特色美食与文旅资源的融合逐渐成为老城区的知名标签。

2015年,《人民日报》官方微博评选出全国十大美食街,洛阳老城十字街夜市上榜。如今,很多外地游客到洛阳,都会来逛老城品美食,老城区的“夜经济”发展“一天一个样”。

3 守护“古都夜八点”,让洛阳越夜越绚丽

老城派出所巡防中队中队长阮富国给记者提供了一组数据,近两年来,老城十字街及周边文旅商圈的固定商户有800多户,日均人流量约3万人次,节假日高峰期可达8万人次。“发展‘夜经济’,前提是要保障市民和游客的消费体验,给予十足的安全感,才能吸引更多回头客。”阮富国说,为此他们加强日常巡逻,为消费者全方位保驾护航。

如今的老城区已把十字街、洛邑古城、天心文化产业园、东西大街、民主街、鼓楼等文旅资源串联起来,丰富夜游、夜购、夜宵、夜娱等业态,进一步满足市民和游客的多样化需求。

随着我市“夜经济”不断向多领域、深层次发展,城市夜晚被赋予更斑斓的色彩、更旺盛的生命力。除了像老城十字街这样的地标“夜经济”,我市还着力发展商圈“夜经济”、生活圈“夜经济”,提升夜间消费的品质和便捷性。为此,我市市场监管部门还多措并举,优化营商环境,放宽经营范围登记,支持发展新兴业态,更迎合年轻人的需求。

如今,“古都夜八点”文旅消费活动已经启幕,朱洛孝也有了新的期望,“当好‘夜经济守护人’,营造更好的‘夜经济’消费环境,让古都洛阳的‘夜经济’更有烟火味,越夜越绚丽”。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