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经典洛阳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20年6月30日 星期
诗圣杜甫与洛阳 2
在中国,杜甫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伟大诗人。他以笔写史,人称“诗圣”,西方学者将他与莎士比亚相提并论。
今年,是杜甫去世1250年。他对世界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人们对他的身世却仍难下定论。其实,杜甫的根与魂就在洛阳城东的首阳山下,如果你想了解他的生前事与身后名,不妨到偃师杜楼看一看。

杜甫的壮游岁月
□首席记者 张广英
杜甫中学内的杜预墓 田志章 摄
扫二维码
听《经典洛阳》
一个商人的政治生涯

1 走出落第阴影

杜甫少年成名,自视甚高。然而,十四五岁就享誉洛阳文坛的他,却被科举考试绊了一大跤。

在后来的《壮游》一诗中,杜甫回顾前半生的经历,写到自己青年时期游历吴越,后回到洛阳,参加贡举,即“中岁贡旧乡”。然而,本以为考进士十拿九稳的他,却“忤下考功第,独辞京尹堂”,出乎意料地成了一名落榜生。

这是杜甫人生中的第一个重大挫折,一般认为发生在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这一年,科举考试中发生了“二李纷争”事件,许多考生被卷了进去,25岁的杜甫也受到了牵连。

据《新唐书》等记载,当时主持贡举的官员叫李昂,是吏部的考功员外郎。自唐初以来,科举考试中请托之风盛行,李昂性格刚直,对此深恶痛绝,特意告诫考生不准托人走门路,否则绝不录用。

然而,他话音刚落,一个名叫李权的考生就找上了门,自称是李昂舅舅的邻居。李昂大怒,不仅当众教训李权,还将其诗文“榜于通衢以辱之”。李权也不甘示弱,诋毁李昂曾在诗中辱骂皇帝。

眼看事情越闹越大,朝廷推出了一项改革措施:考功员外郎官阶较低,威望不够,“不足以临多士”,贡举的主考官改由礼部侍郎担任。从这一年开始,礼部负责选拔人才,吏部负责官员任用,二者各司其职。

对科举制度来说,这次改革意义深远。然而,对踌躇满志的杜甫来说,这次落第则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为了散心,他曾夜宿龙门,并作《游龙门奉先寺》一诗,其中有“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的句子,字里行间透着惆怅。

不过,此时的杜甫毕竟年轻,他有才华傍身,相信一次科场失利不算什么,有更美好的前程在等着他。

当时,因为父亲杜闲在山东兖(yǎn)州任司马,杜甫前去探望,过了几年“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的潇洒日子。当他登临泰山,挥毫写就《望岳》一诗,写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千古名句时,落第的苦闷早已烟消云散。

2 筑室首阳山下

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杜甫家里发生了一件大事:他的父亲杜闲去世了。

杜闲是杜审言的长子。杜审言病故时,其好友武平一等人上书唐中宗,请求追赠杜审言为五品官阶,杜闲才得以“袭父荫”入仕。他曾任职武功尉、奉天令、兖州司马等,虽算不上官高位显,却能为一家人遮风挡雨,杜甫也因此能够追逐梦想,四处游历。

现在,30岁的杜甫也要肩负起长子的责任,为父亲杜闲主持葬礼了。他将父亲安葬在偃师首阳山下的杜氏祖茔,刻石立碑,同年还在寒食节祭拜远祖杜预,并留下了著名的《祭远祖当阳君文》。

在祭文中,杜甫写道:“小子筑室,首阳之下。不敢忘本,不敢违仁。”有人据此认为,杜甫这一年才在首阳山下定居,他所筑之室即土娄旧庄。当地文化学者赵宪章说,这是一种误读。

“土娄旧庄是杜氏在祖茔附近置办的庄园田产,自晋至唐已存在数百年,杜甫从小就在这里生活。”赵宪章说,公元741年,杜甫说“小子筑室,首阳之下”,其实是为父亲守制而搭建了临时建筑,与土娄旧庄是两回事。

“杜甫7岁开始写诗,但由于战乱、搬家等原因,40岁前的诗文大多没能保存下来。不过,他在《祭远祖当阳君文》中有‘论次昭穆,载扬显号’的记述,可见这次寒食节祭祖动静较大,应该也有为祖父杜审言和父亲杜闲写的祭文。”赵宪章说。

在守父丧期间,杜甫又经历了一次失去亲人的痛苦。那是天宝元年(公元742年),他的二姑母去世了。二姑母家住洛阳城中,杜甫幼年丧母,曾由她代为抚养。如今追忆往事,杜甫将情感倾注笔端,为二姑母撰写了墓志铭。

天宝三载(公元744年),杜甫的继祖母卢氏也去世了,他不得不代替父亲操办丧事,将卢氏葬入杜氏祖茔。不过,有诗仙李白做伴,在继祖母的葬礼上,他倒没有太多伤悲。

3 李杜洛阳相遇

公元744年,杜甫33岁,李白44岁,二人在东都洛阳相遇。

这年春天,李白被唐玄宗“赐金还山”,离开长安,来到洛阳。初夏时分,杜甫见到李白,本欲陪他北渡黄河到王屋山访道,却收到了继祖母卢氏病故的消息。

卢氏是在陈留(今开封附近)娘家去世的。她比杜审言年轻得多,做事很有主见。当初杜审言去世,就是她力排众议,将其与原配薛氏合葬。杜审言有9个儿女,她都尽心抚养,并为他们安排了不错的婚事。

如今卢氏去世,要先在娘家停柩三月,然后归葬首阳山下。当年五月,李白便与杜甫一道奔赴陈留,处理相关事宜。

二人赶到时,卢家早已设好灵堂,日日焚香祭祀。在《假山》一诗及序言中,杜甫描述了他所看到的情景:“天宝初,南曹小司寇舅于我太夫人堂下累土为山,一匮盈尺,以代彼朽木……”

当年八月,杜甫和李白在陈留遇到了高适。三人短暂相聚后,高适独自南下游历,杜甫和李白则于八月十一日扶柩西归,八月三十日将卢氏葬入杜氏祖茔。

“杜甫与李白相遇的时间和经过,历来众说纷纭。有人质疑为什么他们初夏在洛阳会面,却到秋天才动身前往王屋山访道。其实,在杜甫为继祖母卢氏写的墓志铭中就有答案。他正是因为要处理卢氏的丧葬事宜,才与李白同赴陈留,并在那里与高适偶遇。葬礼办完已是秋天,所以他们秋天才动身去王屋山。”长期研究杜甫的文化学者田志章说。

杜甫在《忆昔行》一诗中记述了前往王屋山的经过。当年九月,二人北渡黄河,到王屋山寻访华盖君司马承祯,商讨为李白授道篆的事,不料未见其人,只是空跑一趟。时已深秋,“千崖无人万壑静,三步回头五步坐。秋山眼冷魂未归,仙赏心违泪交堕……”二人无奈归来,继而转游齐、鲁,直到次年秋天在兖州分别。

“李白与杜甫的这次相遇,并不是一次简单的会面。他们前后共处了一年半时间,其间一起登高怀古,饮酒论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田志章说。

是啊,在《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一诗中,杜甫说自己和李白曾“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在他疲于奔命的余生中,这样的友谊怎能不让人怀念?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