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工作几十年基本都是在基层,跑习惯了,现在退休了也闲不下来。”17日,记者见到王灵珑时,他正在洛龙区安乐镇党建家风馆进行义务讲解。
王灵珑1949年出生,197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1年参加工作后,先后在原关林镇、原瀍河乡、安乐镇等地工作。
乡镇是抓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在工作期间王灵珑大部分时间都与群众“泡”在一起,很少待在办公室。“乡镇干部要跟老百姓打交道,必须能进得了村、入得了门。几十年过去了,我对这附近十里八村的路都熟着呢。”王灵珑说。
在工作期间,组织上曾将王灵珑调至区级部门工作,但他总觉得自己就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只有跟群众在一起,才觉得舒坦。
王灵珑说:“走到群众中间,代表的就是党委、政府,什么政策都要知道个一二三。”如何做到百姓事问不倒?他总结的经验是,农村基层需要什么,就学什么;自身素质缺什么,就补什么,再忙也要挤时间充电。
党员干部只有心里时刻装着群众,才会想方设法贴近群众、服务群众。王灵珑说,基层工作不好做,尤其是面对群众纠纷等事件时,百姓越是不理解,党员干部越要有耐心,不厌其烦地做工作,贴心细致地去引导。
为此,王灵珑的孩子曾抱怨:“爸爸为什么对别人那么好,对我却要求这么多。”当时,他只回答了一句话:“爸爸是党员,长大你就知道了。”
说起往事王灵珑十分感慨:“现在孩子们长大了,也成为了共产党员,他们也理解我了。”
回望自己入党51年来的经历,王灵珑说,自己年轻时就立志于基层,工作后扎根于基层,勤勤恳恳,不求轰轰烈烈,但求无愧党员称号。
看着胸前熠熠生辉的“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王灵珑说:“党员就是要为民担使命,只要我还走得动,就要永远用行动去践行初心,竭尽所能地为百姓解决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