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洛阳·怀旧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2022年6月23日 星期

百年纺花车,见证一个家族的“人世间”
□洛报融媒记者 张宝峰 文/图
百年纺花车

前几天,59岁的梁云卿联系记者说,自己家里有一架纺花车,见证了一个家族百年来的生产生活场景,也见证了平凡生活中的点滴幸福和动人亲情。

跟随梁云卿,记者来到了洛龙区梁屯村,见到了他的母亲白尽灵及一架100多年的老纺花车。

1 一架纺花车,传承百余年

这架纺花车略显破旧,由车梁、车头、锭子、绞线、转轮、摇柄等部分组成,车梁是一根成年男子手腕粗细的树干,靠近转轮一侧的树皮已经剥落,透着岁月的痕迹,摇把早已不知去向。

白尽灵老人今年90岁,除了有点耳背,脸色红润,声音洪亮,清瘦的脸上皱纹堆垒,刻满了岁月的沧桑。说到纺花车,老人脸上满是笑容,皱纹也舒展开来,仿佛回到了以前的岁月。

“咱洛阳有个谜语:‘打东边来只雁,腰里别着八根箭,扑棱棱嬎(fàn)俩蛋!’谜底就是纺花车。你看,这车头是雁头,转轮是雁身,转轮上的8块辐板就是腰里的八根箭。”白尽灵一边摆弄纺花车,一边对记者说,纺花时,人坐在纺花车前,右手摇动摇把,使锭子飞快转动,左手捏一个带引线的花积撮儿,让引线绕在转动的锭子尖儿上,左手大拇指和食指捻动花积撮儿,同时往后抽拉,棉线就会被抽出……慢慢地,棉穗变得白白胖胖的,“这就是谜语中的‘扑棱棱嬎俩蛋’”。

据白尽灵介绍,这架纺花车本是外婆家的,母亲出嫁前用过,后来,外婆举家迁往灵宝时送给了她,自己的大女儿十二三岁学纺花时,用的也是它,粗略算来至少是四代人用了百余年。“过去在农村,纺花和织布是女孩子的必备技能,十二三岁就要学,学不会的话,婆家都很难找呢!”

2 白天下地干活,晚上辛苦纺花

在很多人的记忆里,奶奶、外婆或妈妈的身影,和纺花车或织布机连在一起。

豫剧《花木兰》中有一段唱词:“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清闲,男子打仗到边关,女子纺织在家园,白天去种地,夜晚来纺棉……”这是包括白尽灵老人在内的那一代女性的真实写照。

那个年代,农村的妇女除了和男人一样干庄稼活,还要推碾拉磨、养鸡喂猪,同时得纺花织布、洗衣做饭,操心一家老小的饮食起居。白尽灵家有8口人,所有人穿的衣服,床上的褥子、床单、被子等,都是她一条一条线纺出来、一寸一寸布织出来、一针一针缝出来的。

“白天干庄稼活,休息的空当,女人们坐在地头,边聊天边纳鞋底;晚上喝了汤,家家户户都传出纺花车的响声。”白尽灵说,“晚上时间充裕,往往一纺就是三四个小时,胳膊疼了,拍拍打打;腰疼了,捶捶晃晃;腿麻了,揉揉跺跺,能站起来了,再踢踢脚……”

在梁云卿的印象里,母亲每天从早忙到晚,好像从不疲倦。在他的脑海里,至今有一幅画面:半夜醒来发现,昏黄的煤油灯下,母亲坐在纺花车前玉米皮编织的圆垫子上,一手摇着车把,一手握着棉花,手臂一起一落,一条细细长长的棉线被扯出来,像春蚕在吐丝;土墙上,灯光把母亲的身影拉得又高又大……”

3 女儿出嫁,每人陪嫁20条床单

梁云卿说,他小时候,喜欢看母亲纺花,更渴望母亲浆线。

据白尽灵介绍,浆线的主要作用是定型,增加棉线的韧性。浆线所用的浆料,不是化学制剂,而是白面。具体做法是按“一斤棉花二两面”的比例,将白面加水和成面团,擀成一张张薄饼,在鏊子上烙熟,再用清水泡成面糊,将线在面糊里浸透,反复揉搓后拧干……

每一次浆线,白尽灵都会多抓一把白面,目的是让孩子们解解馋,吃一口香喷喷的白面饼。

过去农村嫁闺女,“大布”(也就是床单)是重要的嫁妆之一。一般人家陪嫁七八条床单,而白尽灵则给每个女儿准备了20条“大布”,3个女儿倍儿有面子,她们至今还保存着母亲纺花做成的床单。实际上,她们不知道的是,白尽灵很早就开始夜以继日地纺花织布、缝制“大布”了,她把60条“大布”珍藏在一个专用的大箱子里,时不时会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

白尽灵最高兴的事,是1981年梁云卿考上了当时的洛阳医专。9月,儿子去大学读书,除了学习用具和日用品,她还奖励儿子一块手表。看到儿子的被子有些破旧,她就想给儿子做一床体面点的被子。

当时好一些的斜纹布被面并不多见,只有离家四五公里的百货商店有卖。这天中午,吃了午饭,白尽灵顺着铁路就出发了,9月的天气依然很热,正午的太阳晒得皮肤火辣辣的,可她不在乎,甩开步子走过去,往返约10公里将被面买回来,居然还没耽误下午“上工”。

梁云卿至今还清晰地记得看到那床新被子时的惊喜和感动,晚上盖着新被子,就想起母亲纺花的身影,想起纺花车“嗡嗡嗡”的响声。

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人们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纺花车、织布机等老式生产工具渐渐退出了人们的生活。

“有几次,闺女、娃子觉得它有点占地方,想挪走,都让我拦下了。”白尽灵说,“纺了大半辈子花,我对这架纺花车有感情啊!”

“后来,我慢慢理解了母亲,这架纺花车在岁月的长河里转动了百余年,锭子上抽出的,是棉,是线,更是平凡烟火中的亲情。”梁云卿说,“我会珍藏这架纺花车,在珍藏母亲恩情的同时,传承母亲那一辈人勤劳、朴实等美好品质。”

每个老物件,都留有真实的岁月痕迹,记录了那个时代的真实生活;每个老物件背后,都有一个或一些让人难忘的故事,承载了那个年代的点点印记和精神财富。

《会说话的老物件》栏目,诚邀您展示珍藏的老物件,分享老物件上沉淀的故事与“独家记忆”。请致电13903792993,与记者联系。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