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漆树伤口流出的树脂。髹(xiū),以漆漆物之意。髹漆成器,就是把树漆涂抹在器物表面,制成日常器具及工艺品。
近日,知名网红“李子柒”时隔3年在社交平台更新视频,其中大漆视频观看量达1.4亿次。该视频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漆器为主题,展现了中国漆器的独特之美。
从我国古代的“顶级奢侈品”到如今逐渐回归百姓生活,漆器在多个领域大放光彩,引起越来越多人关注。2021年,晚报就曾报道了95后重庆姑娘肖冷妹在栾川制作漆器的故事。(详见2021年11月6日A15版)去年,她还被评为县级山漆漆制技艺项目传承人。
漆器是如何制作的?为何有如此魅力?
>> “百里千刀一斤漆”
漆树,是漆器制作的原料来源。据史书记载,古代洛阳盛产野生漆树,其多生长在西南部的伏牛山系一带。如今,在栾川的山林里,就有野生漆树散布。
漆器珍贵,首先在于原料难得。“漆树一般都生长在不易攀爬的山上,对环境不熟悉的人很难找到。”肖冷妹说,割漆只能在每年的七八月份进行,三伏天最好。割漆人凌晨进山,要赶在太阳升起前完成切割,否则漆液很难流出,“割漆讲究技法,刀口深了浅了都不行,更不能补刀,否则要么收不到漆,要么漆容易从侧面流出,收集不到容器里”。
通常,三十年左右的漆树一次能割七八刀,十年左右的只能割两三刀,且一棵漆树七天只能割一次,每年只能割七次。当年割完,要到三年之后才能再开刀割,给漆树留有休养生息的时间,“不仅伏天上山爬树割漆极其困难,一棵漆树一年也只能割半斤左右生漆,于是便有了‘百里千刀一斤漆’的说法”。
从小就生活在大山里,肖冷妹对漆树并不陌生。“民间把漆树叫作‘咬人树’,如果不小心碰到它的汁液,皮肤就会出现灼热、肿胀、奇痒难忍等过敏症状。”她说,也正因如此,很多人对大漆避之唯恐不及。
去年夏天,在栾川一位老割漆匠的帮助下,肖冷妹和老公忙活近两个月共收割了12斤生漆。她一点点将生漆过滤杂质后密封放置,并在三伏天太阳光线最强的时候,取出一部分放在阳光下暴晒,不停搅拌了4个小时熬制成熟漆,才最终完成了原料的准备工作。
>> “晶莹髹漆千层罩,月里嫦娥羡几分”
大漆难得,漆器制作工艺更是繁琐。
常规的漆器制作需要几十道至百余道工序,每道工序又包含更为细致的工艺分类和多次重复制作。一整套流程下来,任何一个环节出错,前面的努力就白费了,需要从头再来;而且,漆器要采用自然阴干的方式,一件普通的彩绘漆器或素髹漆器从最初的胎体到完成要涂十来道漆,每次自然阴干都延长了一件漆器的制作时间,而刷漆层数的多少,也代表着一件漆器的品质与使用寿命。所以,一件精美的漆器制作,即使是手艺精湛的匠人也至少要花上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所以,漆器在古代就被称之为“顶级奢侈品”。
“大漆是充满无尽想象的材料,能够化腐朽为神奇。”肖冷妹说,虽然漆器制作耗时费力,但一件普通的木胎经过不同的漆艺创作,便拥有了全新的形态,让人眼前一亮。她介绍,我国不同地域的漆艺各具特色,但传统技法接近,她在做大漆的过程中,会按照自己的想法改良技艺,不断进行新的尝试,“我使用的漆器胎体多为老公做的茶具、摆件等,这些木杯、木碗、木盘上了大漆,不仅光可鉴人,手感温润,而且赏心悦目,结实耐用”。
在肖冷妹的众多作品里,“罩漆”“擦漆”漆器是她的得意之作。透过光润细腻的大漆涂层,原木花纹清晰可见,如刻印在杯体上的一幅幅山水画卷,远山如黛,近水含烟,古朴又充满诗意,“这是栾川特产的一种木材,它独一无二的纹饰和大漆巧妙结合,独特又珍贵”。
>> 髹漆与共,未来可“漆”
1.4亿次播放量,李子柒的视频带火了漆器,也让中国传统非遗文化再次走近大众。
谈起学习技艺的初心,肖冷妹和李子柒颇有缘分。早在2015年,李子柒粉丝只有几百人的时候,肖冷妹就关注了她。“我给李子柒留言,她还回复了。”李子柒的视频给了肖冷妹很大启发,更坚定了她学习技艺、返乡创业的决心。时隔多年,李子柒制作非遗漆器,她也成了一名手艺娴熟的大漆匠人。
相较于清漆,天然大漆防腐耐用,无毒无害,漆器更是尽显中国传统文化之美,蕴含着独属于中国人的诗意和浪漫。“漆器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思想传承的载体。”肖冷妹说,漆器制作过程漫长反复,也正是在这日复一日的陪伴中,每一件漆器作品都承载着匠人的情感与故事,是时间与匠心的结晶。
如今,肖冷妹的漆器作品不仅颇受大家青睐,通过她在抖音账号“我在洛阳玩大漆”发布的作品,还有不少年轻人慕名求教,要跟着她学做漆器。作为山漆漆制技艺项目传承人,肖冷妹在传承和推广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目前,她和丈夫在栾川创办了家一山木舍非遗工坊,还经营着特色民宿,丈夫是“豫西小木作”非遗传承人。她认为,让漆器走进生活,吸引更多人关注、参与,传承也就变得简单了,“目前,我正在开发大漆体验项目,未来我还要创建自己的大漆首饰品牌,宣传推广漆器之美!”
■相关链接
作为漆树原产地之一,洛阳的漆器在历史上也享有盛誉。在尧、舜、禹时代,先人就开始崇尚漆器,而尧、舜、禹活动的中心均在河洛地区,所以,中国漆文化也是在这里迎来了发展。在夏、商、周时期,漆器装饰艺术在祭器、礼乐器、兵器及百姓生活中逐渐被广泛使用,漆器种类渐多,制作技术也日臻成熟。后历经多个朝代,漆器工艺在唐代达到巅峰,夹纻干漆造像便是武则天时期洛阳漆匠和雕塑家的一大发明。如今白马寺中珍藏有十八尊夹纻干漆罗汉像,是元代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