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李英杰) 在昨天上午举行的全市文化工作会议上,市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中心获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奖牌;洛阳牡丹栽培技艺等9个项目获颁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奖牌。这只是洛阳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取得的第一项成就,今年我市将有洛阳宫灯等8个项目继续申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我国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河洛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文化,洛阳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民间文化,是河洛文化的根基和重要组成部分。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对于弘扬和发展河洛文化、宣传洛阳具有重要意义。
去年6月,国务院公布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518个入选项目中,我市推荐的曲艺项目河洛大鼓榜上有名,这是我市唯一入选的项目。去年10月,河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荐名单公布,除河洛大鼓外,洛阳的大里王狮舞、杜康酿酒工艺、唐三彩、关林朝圣大典、牡丹栽培技艺、洛阳水席和洛阳正骨分别入选。
据市群艺馆馆长张飞跃介绍,文化部将于今年6月进行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申报工作。我市向河南省选报了11个项目,经过专家评选,洛阳宫灯、洛阳正骨、牡丹栽培技艺、杜康酿酒工艺、唐三彩、大里王狮舞、真不同洛阳水席、关林朝圣大典这8个项目获得申报资格,而在此前,这8个项目已经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洛阳正骨、杜康酿酒工艺此次已是二次冲击“国遗”,一旦申报成功,将给这些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带来新的历史机遇。
我市文化部门正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一次普查,然后推荐和申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争取在2007年上半年公布第一批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按原定计划,各县(市、区)有关单位必须在2007年4月前,完成第一批市级项目的申报工作,目前这项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
据介绍,洛阳宫灯等8个项目究竟能不能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年下半年将见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