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档案:李璐,1983年7月30日出生。作为花会同龄人,洛阳牡丹花会的举办,在他们这代人的成长历程中刻下了难以抹灭的记忆。
说起牡丹花会,李璐印象简单而又深刻:外地人很多,外国人很高,牡丹花很大,自己站在牡丹花中的照片有一大堆。
前几届花会举办时,幼年的李璐只是感觉每到四五月,公园里全是人,街上也是人。
谈起这段时光,李璐的妈妈康女士倒是印象很深。她说,1983年花会,游客只是在王城公园看牡丹,那时小璐还没有出生。花会开幕那天,她乘公交车从安乐赶往谷水上班。但是,公交车开到定鼎路与中州路交叉口时,意外地“搁浅”了,路上到处都是人。第二天,在交警部门出面维持下,原通行于中州路这一段的公交车,全部改线至凯旋路行驶,这样情况才得以好转。
到了五六岁时,李璐才知道洛阳举办牡丹花会这事儿。她记得小时候,爸爸妈妈总带她到公园里,不管是牡丹公园还是王城公园,她都能见到好多蓝眼睛、黄头发的外国人。李璐说,老外们都不怎么会说话,他们长得好高好高,但是她还是不怎么明白,为什么每年这个时候公园里会出现这么多的外国人。
童年的时光总是快乐的,照片将这些美好的时光凝固了。李璐说,每年花会时,父母总会把她搁在牡丹花中,拍了好多张照片。牡丹五彩缤纷,红的、粉的、紫的、白的,花好大好大。上大学后,她向同学介绍洛阳牡丹花会时,大家都开起玩笑来,给她改名“洛阳牡丹”。此外,她还听妈妈说过,她特别喜欢吃的米皮也是1984年花会时引入洛阳的,而如今米皮店则遍布全城。
25年了,洛阳牡丹花会伴随着李璐这些同龄人的成长,悄然走到了第25届。李璐讲,在她的中小学同学中,有四五十个花会同龄人,如今他们都已经读了大学,有的已经工作或者在读研究生。虽然他们绝大多数身在外地,但是提起牡丹和令外地人向往的牡丹花会,他们都挺自豪的。
(记者 魏春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