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07版:第25届洛阳牡丹花会专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方双建:花会让洛阳享誉海内外
曾广澄:花会促洛阳导游业大发展
孙建州: 俺们把苗圃晋升“国家级”
梁翠萍:惊叹赏花游人多
新闻网广告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 年 4 月 4 日 星期    【打印】  
孙建州: 俺们把苗圃晋升“国家级”
  人物档案:孙建州,59岁,原郊区苗圃负责人,在收集选育传统牡丹品种的同时,先后赴多个地方收集稀有牡丹品种。1992年,苗圃晋升为国家牡丹基因库。

  1992年7月,一则消息让洛阳人高兴不已:刚刚开园几个月的国色牡丹园,又挂了块国字号牌子“国家牡丹基因库”。

  这个牡丹基因库原本是郊区苗圃。即将退休的原郊区苗圃负责人孙建州说,当时的苗圃在市区北两公里处,有几百亩地,工作人员虽有编制,可财政不拨钱,靠自己养活,条件很差,与周边农民的关系处理得也不好。1985年,他接任负责人时,分来的几个大中专学生相继都调离了,无奈,他只好到嵩县、栾川等县招来一些农民工。那时,苗圃有4亩多、3000多株牡丹,有洛阳红、乌龙捧胜、盛丹炉等10多个品种。

  20多年过去了,孙建州回忆这段往事时,话语中有一丝愧疚。他说,当时的日子真苦,上面不给钱,他只好带着职工种了100亩巨峰系葡萄树。因为葡萄见效快,苗圃发展急需钱。栽上两年后,葡萄树挂果,当年收入2万多元,第二年收入5万元,第三年收入10万元。

  有了钱,可得往牡丹生产上投,职工们勒紧腰带过日子,每月二三十元工资,没有其他补助。牡丹生产周期长,靠苗圃的几千株繁衍有点慢,孙建州就想了个绝招:到民间收集。

  那时,近郊的一些牡丹种植户因银行的贷款已经到期,准备卖田里的牡丹偿还贷款。听到这个消息,孙建州就派专人四处收集。一般品种价格低点,10多元一株,大魏紫、烟绒紫、冠世墨玉等稀有品种价格高点,每株五六十元。“买的时候真心疼啊,买一株牡丹就是一个职工两个月的工资,一些职工甚至想不通,有情绪,做了很长时间的思想工作才把他们说通”。

  到了1990年,郊区苗圃的牡丹已成规模:品种700多个,面积300多亩,不但拥有国内传统牡丹品种,还引进了一些国外牡丹品种。1991年初,国家林业局造林司司长、种苗站站长等人先后3次到苗圃考察,初步同意在此建立国家牡丹基因库。1992年7月,国家林业局正式下文,批准该园为国家牡丹基因库。

  成为基因库后,为搜集牡丹品种,孙建州跑遍了全国10多个省市,搜集回黄牡丹、峦叶牡丹、杨山牡丹、神农架的紫斑牡丹、延安的万花山野生牡丹、西藏的大花黄牡丹等。如今,基因库里现有国内牡丹品种800多个、国外牡丹品种108个,是个名副其实的基因库! (记者 谢纪昌/文 见习记者 崔宏远/图)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