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档案:曾广澄,73岁,1983年10月任洛阳国旅总经理,1995年退休,老导游、老翻译。他曾接待过以巴黎市长身份访问洛阳的希拉克等诸多外国名人。
牡丹花会举办至今,已是第二十五届。在这25年间,洛阳牡丹香飘四海,吸引了无数外地游客纷至沓来。身为一名老导游,原洛阳国旅老总曾广澄见证了洛阳旅游事业近几十年发展历程,也见证了导游业的发展。
曾广澄祖籍广东,1954年来到洛阳第一拖拉机厂,当了几年俄语翻译。上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国内数千名俄语翻译被调到北京集中培训,然后重新分配工作,曾广澄也在其列。不过,当时曾老并没有当导游,而是被派到北京大学学习阿拉伯语,后来到外交部工作。由于家人留在洛阳,曾广澄多次向上级反映,直到1970年后,他才被调入市外事办下属的洛阳国旅,并于1983年10月担任国旅总经理。
在几十年的导游生涯中,曾广澄接待过很多外国名人。1978年9月23日,时任法国巴黎市市长的希拉克来到洛阳参观。曾广澄说,当年9月24日,他赶到火车站去接希拉克及陪同人员,并在随后的两天时间内,引领他们参观龙门石窟、白马寺,让法国友人深切感受到洛阳厚重的历史文明。
上世纪80年代,导游的职责并不像现在,主要任务是接待外宾。曾广澄回忆说,由于当时国内居民的收入普遍较低,有能力旅游的国民很少,即使他们外出旅游,也是跟朋友一起转转看。当时国民对导游这一职业了解的可以说微乎其微,也几乎没有需求。因此,那时的导游根本不招揽游客,他们的任务就是接待外宾,而且这是一项政治任务。
曾广澄说,1983年前后,国旅的导游还不到20人,工作量很大。后来,他们从公安、教育等系统抽调了部分人员,补充到导游队伍中。这些人员说是导游,实际上是翻译,有讲英语、法语的,也有懂广东话和闽南语的。
在当时国旅接待的外宾中,来自美国、日本的较多,其次是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的,港澳台地区的游客占10%左右。曾广澄回忆说,外宾下了火车后,导游要赶到火车站接,然后将他们安排到老友谊宾馆住下。他记得1984年第二届牡丹花会期间,从西安发来一趟专列,有200多名外宾。那时洛阳只有一家高星级宾馆,外宾的住宿都成了问题。“前一批外宾还没离开,后一批外宾已经住进宾馆,甚至连房间也没来得及整理。”
曾广澄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国内游客对于导游的需求升温,1990年前后,洛阳市内新的旅行社如雨后春笋般成立。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导游的业务内容也有了很大拓展,不仅为来洛的外地游客当向导,还组织当地的市民外出旅游。据市旅游局统计,截至目前,洛阳本地导游数量为2303人。
(记者 魏春兴/文 见习记者 李卫超/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