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本报“体验市场斤秤”系列报道引起了不少市民的关注。
市场上缺斤短两现象到底有多严重?市民现场复秤到底难不难?前天和昨天,本报记者跟随部分市民,分赴各城区集贸市场暗访,发现经过本报连日报道,涧西区、西工区、瀍河回族区的一些市场上,缺斤短两现象已有所收敛,但黑心秤仍不少,相关的监管和服务显得很不到位。
西工区:
杆秤还在违规使用
复秤结果让人气愤
5日7时许,记者跟随市民曹女士来到永昌路农贸早市,曹女士在这里买了平菇、山药、菠菜、苹果4样东西,竟然都缺斤短两。
在这个市场上,许多商贩仍在使用杆秤(如图),而国家有关部门多年前就已禁止在公众交易中使用杆秤。曹女士不懂杆秤如何计量,故每次买菜都携带一个弹簧秤。当天,在卖平菇的摊位前,她挑选了一些平菇装入塑料袋,菜贩用杆秤麻利地一称,说是“1斤3两”(0.65公斤)。曹女士拿出自己的弹簧秤准备复秤时,菜贩马上给她添了两朵平菇。
买了山药后,曹女士用弹簧秤称出山药不够秤,没想到商贩却带着火气说:“我卖东西,得以我的秤为准,你的秤有毛病,我不卖给你了……”随后,菜贩一把抢过她手中已经包好的山药。曹女士说,这样的情况她经常遇到,有些商贩对待“较真”的市民就是这样蛮横。
曹女士在挑选苹果时,刚好有一女士回来找卖苹果的商贩“算账”:“你刚才卖给我的4斤(2公斤)苹果,怎么只有3斤6两(1.8公斤)呢?”小贩忙不迭地赔笑说:“刚才人多,可能是俺搞错了,不好意思……”然后小贩塞给那个女士两个苹果。
…… ……
1个小时后,曹女士逛完了早市,为求公证,打算再找个地方复秤,但一直没找到公平秤。随后,我们就近来到绿鲜农贸商场纱厂路店寻找公平秤,但该店工作人员说:“这里的公平秤还没修好。”
最后,我们总算在健康路农贸市场找到了一台公平秤。复秤显示,曹女士在永昌路农贸早市购买的4样东西,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缺斤少两问题:0.65公斤的平菇,只有0.644公斤;3.35公斤的山药,只有3.338公斤;1.25公斤的菠菜,只有1.201公斤;1.05公斤的苹果,只有1.038公斤。
对此结果,曹女士既生气又无奈地说,这是意料之中的事,好在差得不算太多,要是天天为这种事儿生气,早就没法过了……
涧西区:
买鸡买鱼“猫儿腻”多
市场内难见公平秤
6日上午,记者跟随市民王女士,到涧西区几家较大的集贸市场暗访。
当天9时许,我们首先来到长春路长春市场,购买了1公斤五花肉、0.7公斤韭菜和0.5公斤河虾。在市场里转了一圈,我们没发现公平秤,王女士只好用自带的弹簧秤复秤,好在这些商品基本够秤。
10时许,我们在湖南路农贸市场内也没找到公平秤。王女士在这里购买的1公斤大葱少了将近0.2公斤。她找到那个菜贩时,对方很不高兴地说:“你买两根葱也这么计较……你再拿一根走吧,算我倒霉!”
我们在该市场进行了随机调查,其中两个买鱼的市民遇到了黑心秤。市民陈女士花两元买了一尾标价为每公斤7元的小鲫鱼,用王女士的弹簧秤一称,鱼只有0.25公斤。陈女士找到鱼贩理论,对方推说“鱼水分大”,最终又送了她一尾小鱼。
丁大娘看中的一条草鱼,鱼贩称重为2.15公斤,可当她提着宰好的鱼用王女士的弹簧秤复秤时,只有1.65公斤。“这鱼去掉的内脏能有一斤重?”面对丁大娘的质疑,女鱼贩不耐烦地说:“还有鱼鳞、鱼鳃呢,那些东西都占分量……”
11时许,我们又来到长安路农贸市场。在这个依旧没有找到公平秤的市场,王女士买的0.5公斤豆角,差了将近0.15公斤,菜贩竟说:“你已离开菜摊,有问题我们概不负责。”王女士无可奈何地说:“买一斤豆角,他竟敢少给3两,就坑我7毛钱。唉,算了,不跟他生这个气……”
有类似遭遇的还有安大娘。她在这里买了一只鸡,宰前有3.65公斤,可宰好后,连塑料袋才只有2.7公斤。尽管差1公斤就要多掏十几元钱,但安大娘说:“没办法啊,就算我找回去,他们也不会认账。”
“也是啊,你回去找他,他肯定狡辩说‘毛占重量’,可就算那只鸡穿着鸭绒衣,也不该差别这么大吧。”王女士用一种同病相怜的口气说,“卖鱼和卖鸡的一样,只要一说宰杀,就玩‘猫儿腻’。当然,卖水产的也好不到哪儿去,不信咱再称称这虾?”果然,她刚买的0.5公斤河虾,现在只剩下0.45公斤了。
瀍河回族区:
“缺斤短两”有所收敛
公平秤“上岗”不到位
此前有市民报料:“在东花坛一带,商贩们的‘8两秤’已成公开的秘密。”5日10时许,我们与市民赵女士相约,首先来到东花坛综合市场。
市场几个入口处已贴上了提醒语——“工商人员提醒您:购物请复秤”。中间入口处的“三潭茶庄”门前还摆了一张桌子,上面设有一台公平秤。赵女士高兴地说:“总算找到能复秤的地方了!”
在市场内逛了没多久,赵女士买下了0.65公斤鸡腿、1公斤蒜薹、1公斤大葱,然后拎着它们直奔公平秤去复秤,公平秤旁却没人,秤上连个砝码也没有。
我们就近向“三潭茶庄”的女老板求助。她从茶庄内取出几个砝码说,这个市场的公平秤向来就设在茶庄门前,并交由茶庄负责摆放和保管,但有时茶庄的生意忙,他们也就顾不上管公平秤了。
经过复秤,赵女士买的鸡腿和蒜薹基本够秤,但1公斤大葱却少了25克。这时,几个刚买完菜的老太太也围上来复秤。她们说,以往这里很少见公平秤,加上很多菜贩都是一称完菜,就直接报出总菜价,而不报菜的重量,久而久之,她们都没有现场复秤的习惯,有时回家一复秤,即便发现重量少了,也懒得回去“讨说法”。
其中一个老太太若有所悟地说:“《洛阳晚报》这几天连续报道市场上缺斤短两的事儿,那些菜贩可能不敢再‘顶风作案’了,这真是太好了!现在菜价这么高,总不能让他们在秤上再挣黑心钱吧……”
11时35分,我们又来到北关综合市场。此时已近中午,但买菜的人依然很多。我们注意到,市场入口处也贴上了同样的复秤提醒标志,但桌子上并未看到公平秤。旁边一个卖花生的老师傅说,之前这个市场很少设过公平秤,当天8时许,工商人员倒是把公平秤摆出来了,这让他很意外,他还以为今天有啥检查哩,但到11时30分前后,公平秤就不知被谁收走了,“兴许下午还会再摆出来吧”。
在北关综合市场,赵女士买了1公斤玉米,因为公平秤“下班”了,她只好找了一家商铺复秤,结果显示够秤,但这显然不能让她信服。
将近12时,我们又来到下园路集贸市场。这个市场的规模颇大,但转了一圈,别说公平秤,连复秤提醒标志也没看到。一位刚买完菜的女士告诉我们,她经常在这里买菜,始终没见过公平秤,“有时想找地方复个秤,难着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