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要有儿子在身边,肖花荣就满脸笑容。 记者 赵朝军 摄 |
|
“医生,谢谢你!”一名男青年跪在地上,旁边许多前来看病的患者都投来了关注的目光。
残缺的美丽母爱
近日,记者来到市中心医院见到了这名男青年,他叫李俊国,家住汝阳县小店镇,这次他带着妈妈肖花荣来复诊。肖花荣矮小、苍老,虽然只有60岁,但她脸上的皱纹格外深,看到有陌生人来,她马上变得特别紧张和无助,只有当儿子李俊国拉着她的手时,她才会表现出踏实和平静。
“我娘是一位智障聋哑人,做饭、洗衣等一些小事她都无法做好,更别说照顾孩子了。在记忆里,我和哥哥小时候从来没有穿过一件新衣服、一双新鞋。冬天,我们还穿着单鞋和单裤,冻得直跺脚,只好到亲戚家里去要一些旧棉衣。放学后回到家里,母亲蒸的馒头是半生的,我们只好饿着肚子去上学,这都是常有的事情。”李俊国说,“听我爹说,我才几个月大的时候,一次不小心滚到了床下,嗓子都哭哑了,可我娘听不到,一直到我爹回家才把我从床下抱起来。”
李俊国外出到浙江打工后,每年只有到春节时才能回家看望父母,平时往家里打电话,他也只是和父亲通话,无法和母亲交流,有时候,父亲把话筒放到母亲的耳朵边,让她用手敲敲话筒,这就算是通过话了。实在太想娘了,李俊国就只能看母亲的照片,每到休息的时候,李俊国就和爱人一起上街,给母亲购买衣服和鞋。肖花荣穿上儿子寄来的衣服,在村里逢人就笑,她总是一脸幸福地比划着:“俊国对我可孝顺了,这都是他给我买的。”
李俊国说:“我和哥哥从来没有埋怨过娘,她能把我们养大已经很不容易了!哪有母亲不爱自己的孩子的,我娘当然是爱我和哥哥的,虽然这分母爱有着无法弥补的缺陷,但我们可以把它当作残缺的美丽啊!”
这一跪只为娘
6年前,肖花荣觉得右眼不舒服,远在浙江的李俊国急忙赶回家,带母亲到县医院看病。肖华荣右眼的症状很快就得到改善了,后期需要长期用药治疗,可她是一名智障聋哑人,无法像正常人一样自己按时用药,别人帮她点眼药时,她总是挥舞着手不让点,唯独在李俊国为她点眼药时,她才会安静下来。回浙江前,李俊国反复嘱咐父亲和哥哥,让他们按时给母亲用药,他一遍又一遍地给母亲比划着:“用药眼睛才能好,才能看得清。”
没想到半个月前,肖花荣的眼病又发作了。因为她无法及时将自己的感受告诉别人,等家里人发现问题时,她的病情已经非常严重了。李俊国得知此消息后,立即从浙江赶了回来,他又带母亲到县医院检查,医生说:“患者的青光眼和白内障已经发展到了晚期,唯一的治疗办法就是摘除她的右眼球。”
“我娘本来就是聋哑人,要是再摘除了她的右眼球,她以后的生活会更不方便。”李俊国说,他曾带着母亲先后到其他几家医院进行检查,医生的建议都是摘除右眼球,他无法接受这个结论:“我娘这一辈子太不容易了,我一定要保住她的右眼。”
李俊国带着母亲又来到市中心医院眼科,该科主任吴松兆仔细地给肖花荣做了检查。吴松兆说,患者的青光眼和白内障确实已经发展到了晚期,而且由于其右眼的眼压偏高,右眼肿得很厉害。按照当时的情况,使用药物是无法控制病情的,摘除眼球是最直接有效、最省钱的治疗方法,如果能接受花费大点的手术,虽然治疗有一定难度,但是能保住患者的右眼。
李俊国一听说可以保住母亲的右眼,当即就跪到了地上:“谢谢大夫,求求你了,一定要保住我娘的眼睛,她这一辈子太不容易了,我不能再让她失去右眼!”这一幕感动了病房里的所有人。
李俊国告诉记者,许多人看不起残疾人,他的母亲不仅聋哑还有智障,常常受到他人的歧视,过去家里经济条件不好,母亲能把他和哥哥拉扯大很不容易,谁对他娘好,他就会加倍地对谁好。听吴主任说可以保住母亲的右眼,李俊国毫不犹豫地跪下了,他说:“当儿子的为娘做这些都是应该的,就算要拿我的眼去换娘的眼,我也心甘情愿。”
真诚孝心感动医生
“小伙子这一跪,让我很感动。我当时告诉他,如果摘除患者的眼球会省很多钱,可他说,不管花多少钱,一定要保住他娘的眼睛。”吴松兆说,“许多农村老人来看病都是由女儿带着来的,如果需要做手术,花很多钱时,不少人都会犹豫一下,可是这个小伙子却没有一丝犹豫,他对母亲的孝心和细心真让人感动。”
吴松兆曾给无数患者做过手术,可是给智障人士做手术还是第一次,他说:“和肖华荣交流十分困难,她既听不见也不会说话,哪里不舒服也说不出来,检查时她也很难配合我们的要求,我们只能让李俊国在一旁翻译。”
出于对患者身体的考虑,吴松兆决定对其实施局部麻醉,有一位护士专门在肖花荣旁边安抚她,生怕她乱动,让一个小动作影响整个手术。平时的一台白内障手术只需要6分钟,而这台手术用了整整40分钟。
在记者采访时,吴松兆为肖华荣复查,她的右眼恢复情况良好。在采访过程中,肖华荣好像感觉到我们在谈论她,她一脸慈爱地望着李俊国,不时地伸出手摸摸儿子的脸,李俊国也幸福地微笑着作出回应,为母亲整理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