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C07版:娇点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春晚 是想还是“痒”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2008 年 2 月 6 日 星期    【打印】  
《洛阳晚报》评价网上调查>>>
春晚 是想还是“痒”
文图/本报记者 宋 扬
资料图片
  1983年,中央电视台第一届现场直播的春节晚会一炮打响。第二年,央视春节晚会又掀起了前所未有的高潮,一曲《我的中国心》全国传唱,《难忘今宵》令多少人激动得潸然泪下……伴随着零点钟声和新年祝福,春节晚会从此成为中国老百姓心中难以替代的“年夜饭”。

  但是,走过了二十五载的春晚,在近几年却被许多观众喝了倒彩,甚至有人建议让春晚“休息”——

    一台面向全国、欲调众口的综艺晚会,办起来真不容易。其实,不要让晚会成为除夕夜的负担,不管对导演还是对百姓。听说,2008年春晚的看点是奥运和抗击冰雪灾,希望今晚,电视机前的你我,能为之动容。    

    春晚的霸气大不如前

  再漂亮的媳妇也有看腻的时候,再美味的菜肴也有吃烦的时候。中央电视台一年一度的春节晚会,似乎越来越像看腻的媳妇、吃烦的菜肴,对不上大众的眼光和口味了。

  在观众言辞激烈的批评和五花八门的建议背后,我们似乎能听到央视导演们沉重而无奈的一声叹息。

  这两年的春晚导演再不像前两年的那般风光无限、呼风唤雨了,虽然总导演的名头仍然响亮,执导春晚的经历仍然显赫,但数亿电视观众热辣的目光和尖刻的评论,无疑使其如泰山压顶,难以透气。

资料图片

  这就如同下海时机不对、炒股时段不对一般,同样的项目同样的东西,别人赚个钵满盆满,你却可能赔得血本无归——并不是你能力不如人家,实在是因为没赶上那好时运。

  想当年,春节晚会在人们的心中是何等崇高和美好,除夕晚上,大家早早地把该办的事办完了,只等着春节晚会的开始;有事耽搁在外面的人心里急得像猫抓,叹息错过了精彩片段。

  每一年,总有至少一首歌因为春晚的传播而唱红大江南北,总有一些相声小品里的幽默语言成为老百姓间互相调侃的流行语,总有一两个新面孔在春晚之后成了受大众认可的明星。所以,春晚的成功不无道理,因为有优秀的演员在演优秀的节目;春晚的霸气也不无道理,因为只有它能同时凝聚那么多人的目光,也只有它,占有着世界上最高的晚会收视率。

  不过,那都是“想当年”了。春晚的辉煌集中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上世纪90年代末,之后,便逐渐在观众心中走向没落。

  观众不买春晚账了?

  是春晚办得越来越差还是观众眼光越来越刁?

  这是近几年关于“春晚不再好看”的问题争论的焦点。其实,答案显然是两者共同构成了问题所在。

  记者在网上看到一项对春节晚会满意度的调查,共有约45万人参加投票,其中62.5%不满意,28%认为一般。有人疑问:为什么曾经在上世纪80年代风靡亿万家庭的春节晚会在经历20余年的发展后竟走到这样一个尴尬的境地?还有人说,如何处理春节联欢晚会这根“鸡肋”成了迫在眉睫的问题。

  可是,“迫在眉睫的问题”并不容易解决。虽然导演们绞尽脑汁、力求创新,但这几年来,人们印象深刻的只剩下宋丹丹的那句“你太有才了”。

  记者在网上看到了这样一段《评春节晚会》的“四字经”——春节晚会,实在乏味;看了几眼,真的受罪;演员假唱,口型不对;小品没乐,让人瞌睡;节目老套,令人疲惫;青年演员,其实更累;要想出名,必须行贿;弊病太多,无须累赘;打个比方,不如鸡肋;弃之可惜,食之倒胃;人民血汗,全都浪费!百姓伤心,欲哭无泪。

  这语句,这口气,可真够狠的!说实话,“四字经”虽然不能代表大多数观众的看法,但也的确“抒发”了一部分观众的心声:既然花那么多钱、用那么多人力物力精力办得节目不好看,是不是可以考虑停办?

  洛阳观众谈春晚

  记者在洛阳问了几位人士后发现,人们还是乐于保持看春晚的新习惯的,只是,心态已经更平和更开放。  

  专业人士:张新丽 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市群众艺术馆书记

  专业背景:编导的舞蹈、小品等在国家、省、市级各项比赛中屡次获奖

张新丽

  第一届春晚时,大家都激动得不得了,我抱着睡着的女儿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电视也不觉得累,真是好看

  啊!后来那几年,一到春节晚会快开始时,我总是放下手中的活,急匆匆赶到屏幕前,生怕错过一丁点儿。去年的晚会,我和家人在电视机前聊天,愣是没有被哪个节目吸引,晚会结束后,竟然想不起看了点啥,以前的热情现在都消失殆尽了。

  但是,说晚会越办越差显然不客观,晚会在整体的包装上肯定是更加大气和进步的,不信把以前的晚会翻出来看看,你会惊讶:天哪!怎么那么老土?可是,当时的观众还是被吸引了,因为那时候人们见到的东西太少,能看到这些就很稀罕,而眼界开阔后的观众眼光能不高吗?但说起创新,春晚的确新意不够,在这方面鲜有突破。

  我觉得歌舞类节目只是烘托气氛,晚会还是应该把重点放在语言类节目上,我最难忘的是赵本山、宋丹丹的小品《昨天今天明天》,相信这类节目还是抓住观众的重头戏。而群众艺术也需要更多地引进,如舞蹈《千手观音》、《俏夕阳》都是没有太大技术难度的作品,但它们贴近百姓的生活,所以很受欢迎。

  我很讨厌那种歌曲串唱形式,也许是为了给更多人上台的机会,演员上来露一下脸、唱一句词就下去了,人没有被记住、歌也没有被唱好。《我的中国心》、《常回家看看》等歌曲之所以轰动,就是因为一个歌手在用心去唱、唱有自己风格的歌。另外,春晚应该对地方剧种敞开大门,国粹京剧固然重要,但作为一台全国性的晚会,应该每届轮流推出一些地方戏曲的经典作品,让全国人民了解各地的艺术特色。

  春晚的辉煌时代已经过去了,大家就把它当成除夕夜的辅助娱乐项目,一家人团聚时让它凑个趣就行了。  

  专业人士:李旭 洛阳电视台社教中心副主任

  专业背景:多次参与洛阳电视台各类文艺晚会的制作,并出任多台晚会导演

李 旭

  我是怀着一颗“有朝一日我也要钻进这个奇妙黑匣子”的热情进电视台工作的,真正搞起晚会来,发现的确是项庞杂、繁琐、责任重大的工作,所以,我能体会到央视春晚导演的重重压力。

  小的时候,除夕看春晚成了固定项目。记得有年春节,表姐要带我回农村老家,可她家没电视我就不想去,后来,表姐答应带我到村委会看春晚才除了我的心病。

  这么多年的春晚,我印象较深的是陈佩斯、朱时茂的小品《羊肉串》,觉得它搞笑又逼真;以前,见到港台歌手不容易,所以特希望他们登台,最让我痴迷的当然是费翔,他的高大、帅气、时尚吸引了中国太多的女孩。

  现在,大家看春晚的兴趣越来越淡,我觉得不是导演水平下降了,而是近些年我国的信息冲击力大大增强,人们获得乐趣的途径和渠道在平时就多得不得了,谁还指望除夕这天的春晚出多大的彩?其实,春晚的硬件毫无疑问在年年提高,导演也在寻求着更好的出路,但它不太可能再次登峰造极。

  观众不必对春晚有太高要求,如果晚会能更加亲民化、娱乐化,多些互动、搞笑的成分可能更受百姓认可,只是,它还肩负着一定的政治使命,所以,春晚导演不好干。  

  普通人士:王乐德 76岁 退休教师

  我们家基本年年都看春晚,现在春晚没有前些年好看了,但办春晚还是很有必要的。你想,传统的除夕也就是一家人团聚,多台电视节目增添热闹气氛,多个娱乐选择,有啥不好?现在文化娱乐活动多了,对春晚不必看太重,乐呵呵瞧一眼就怪好。  

  普通人士:周灵燕 25岁 美容技师

  每年回到家,除夕夜经常看春晚,因为父母有春晚情结,我和弟弟妹妹无所谓,主要是陪老人看。我觉得大型歌舞很没意思,还不如精致点的小型舞蹈,如去年那个《雨巷》就意境很美。幽默的小品还是比较吸引人的,最希望能看到主持人有新面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