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05版:洛阳社会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周爱云:帮助别人就是幸福自己
广告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08 年 2 月 6 日 星期    【打印】  
《洛阳晚报》评价网上调查>>>
她,倾心帮助遇难职工子女,坚持照顾退休职工瘫痪在床的遗孀并为她送终,洪水来临时还把自家房顶让给别人,令人敬佩——
周爱云:帮助别人就是幸福自己
记者 杨海彤 实习生 焦琳/文 记者 赵朝军/图
周爱云为邻居缝补衣服。
  前不久,家住宜阳县文化路商业局家属院的周爱云大妈生病住院了。住院期间,周大妈的病房里每天前来探视的人挤得里三层外三层,急得护士一个劲儿地问:“你家哪来的这么多亲戚呀?”

  其实,周大妈的老家在豫东商丘,老伴儿的老家更远,在四川达县,他们在宜阳的亲戚并不多。前来探望周老太的,是她现在的邻居、曾经的邻居或邻居的子女,甚至还有从社旗、武汉等地专程赶来的。

  社旗来的王巧珍,见了周大妈就叫“妈”

  专程从社旗赶来看望周大妈的王巧珍,一到周老太的病床前,眼泪就止不住地流了出来,她拉着周大妈的手问:“妈,你觉得好点儿没有?”

  周大妈和王巧珍的故事距今已有20年了,当时周爱云还在宜洛煤矿上班,一家人住在宜洛煤矿的李沟井家属区。

  1987年春末,19岁的王巧珍带着6岁的弟弟和3岁的妹妹来到了宜洛煤矿。王巧珍的父亲是宜洛煤矿的工人,几年前在一次事故中不幸遇难。王巧珍这次来是想接父亲的班。矿上把王巧珍姐妹安置在一间简易房内,但接班的事遇到了难题,矿上只能为王巧珍找个临时工的活儿。

  王巧珍的事很快引起了周爱云的注意。当天下午一下工,她就一路打听来到了王巧珍住所。看见三个孩子还没有吃饭,她二话不说,就把他们带到了自己家。吃过晚饭,周爱云又从柜子里翻出旧衣服给他们包好。

  昏黄的油灯下,周爱云一边给王巧珍的弟弟妹妹换衣服,一边跟巧珍交代着做饭、带孩子的事情。“我的亲妈对我也不过如此啊!”王巧珍掉下了眼泪。除了生计,还有弟弟上学的事情困扰着她,回去没几天,王巧珍的精神就垮了。

  一天快下工的时候,周爱云听说王家出事了——王巧珍在家用菜刀把自己的手指头给剁掉了!周爱云放下手中的活儿朝王家奔去。当她赶到王家时,眼前的一幕把她吓了一跳:王巧珍站在案板前,右手握着一把滴血的菜刀,左手搭在案板上,那截儿被她剁掉的指头还在地上轻微抽动。偏偏这时,不知从哪儿蹿出一只狗,一口就叼住了地上那半截儿手指头,周爱云一步跨了过去,把狗按在了地上,掰开狗嘴,把断指给夺了回来。

  “闺女,你这是干啥?咋想不开把手指头都给剁了?”周爱云小心翼翼地问。这一问不要紧,王巧珍立刻大哭起来:“大娘,你要救救我啊,我真是不想活了!”待王巧珍缓过劲儿来,周爱云赶忙把那半截儿指头给包了起来,说:“孩子,不管咋着,你没有手指可是啥都干不了,咱赶紧去医院把手指给接上!”说罢,周爱云夺下巧珍手中的刀,扶着她往李沟井医院走去。

  由于当时医疗条件有限,王巧珍的断指最终还是没有接上。简单包扎之后,周爱云把巧珍送回了家。每天一下工,周爱云就先去巧珍家,帮着她做饭,教她给弟弟妹妹裁衣服,渐渐地巧珍的精神好了起来。

  看着巧珍生活这样艰苦,周爱云心想“或许给她找个婆家会好一点儿”,于是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工友,大家都开始操心巧珍的婚事。后来经人介绍,一个外来打工的小伙子和巧珍处上了对象。

  在结婚的头一天晚上,巧珍来到周爱云家,刚一进门,就跪在了地上:“周大娘,要是没有你,就没有我王巧珍的今天。我娘不在身边,您就是我亲娘!”

  “你为我母亲养老送终,我咋能不来看你?”

  前来看望周爱云的,还有从武汉赶来的赵老太的女儿。赵老太已去世很久,她走那天是周爱云给她送终的。

  1997年夏季,周爱云发现家住李沟井西关路南家属院的赵老太多日不见出来,心里不禁犯起了嘀咕:这赵老太莫不是出了意外?赵老太是李沟井退休职工赵正昆的老伴儿,80多岁了,赵正昆已去世很长时间了,而他们的女儿远在武汉,赵老太平时独自一人居住。于是,放心不下的周爱云约了同伴儿李素霞、沈珠子等几个人来到赵老太家。推开大门,院子里满地都是大小便,还有成群的苍蝇在空中打转,她们捏着鼻子朝屋里走去。

  走进屋里,屋里同样脏乱不堪,后来她们得知赵老太瘫痪在床导致大小便失禁。大家把床上的脏被褥、衣服等拿到外面洗净,又把屋里屋外用水彻底冲净。赵老太的邻居见此情景,在自家做了面条给赵老太送了过来。直到傍晚,周爱云等人才离开。走的时候,周爱云与同伴儿约定:以后每天都要来给赵老太做饭、打扫屋子,每人轮流一天。

  当时正逢李沟井破产,很多人下岗了,不少家庭生活很不景气。渐渐地,其他几个同伴儿就不再来了。但周爱云却时刻挂念着病床上的赵老太,每天早晨把孙子、孙女送到学校后就步行一公里来到赵老太家,给她做饭、烧水,照料赵老太吃喝完再端起便盆和脏衣服到河边去洗——那时水管是几家共用的,这些东西拿到水管下洗势必引起他人的不满。每次洗衣服、被褥,周爱云都要先用刷子把上面的大便刷掉,然后再用洗衣粉洗,尽管有时她也会恶心、呕吐,但她还是坚持了下来,且一干就是两年。

  1999年,周爱云退休后随儿子搬到宜阳县城居住。她和几个热心邻居商议为赵老太请了个保姆,可保姆讲好只管病人吃喝,其他不管。这样,每星期只要一有空,周爱云就把赵老太的脏衣物拿到自己家,趁家人不在时偷偷洗。后来,孙女发现了,常常嚷着奶奶做的饭脏,儿子女儿也经常“教育”周大妈,说她自己都是需要照顾的老人了,还整天去伺候别人,有空歇歇多好。可周爱云不这样想,她常说:“个人康健了,不要忘记病人;个人富足了,不要忘记贫寒的人;个人幸福了,不要忘记失落的人;个人安居了,不要忘记流浪的人。”

  2000年一天早晨,周爱云突然接到照顾赵老太的保姆的电话,说赵老太病危,嘴里一直在念叨周爱云的名字。当周爱云赶到赵家时,老人已经病逝。

  接着,周爱云跑到矿上,和赵老太的女儿通了电话。得知赵老太的女儿年近70岁,从武汉赶到洛阳需要不少时间,为了尽早让老人得以安葬,周爱云就和沈珠子等热心人为赵老太赶做了寿衣,之后又与李沟井福利科的工作人员将老太太的遗体送往新乡进行火化。她忙前忙后跑了两三天,待赵老太的女儿赶到时,老人已被安葬完毕。赵老太的女儿把周爱云的恩情一直记在心里,这不,当她得知周爱云生病了,专程从武汉赶了过来。

  “老姐姐,你住恁远,身体又不好,跑来干啥?”周爱云过意不去了。“好妹子,当年你为我妈养老送终,这回你病了,我咋能不来看你?”赵老太的女儿说道,两位老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洪水来临,她将自家房顶让给别人

  周爱云说,自己生病时很多人都来医院看她,有时实在想不起来人家的名字。后来儿女们告诉她,这些人都是1996年夏天李沟井发洪水时,在她家房顶上避险的人。

  1996年8月23日凌晨,暴雨下了一天一夜,李沟井露天矿家属区地势较低处已经积了半人多高的水,很多人都是在睡梦中被惊醒的。周爱云家的房子刚好建在地势较高的一排,还没有受到多大威胁,但是她家房子后面就是一座小山,山下有一条河,平时水流平缓,但大雨过后水势猛涨。

  周爱云家的院子里有间刚刚盖好的小平房,一家人商议到平房上避避险。孩子们很快顺着梯子爬上了房顶,就在周爱云准备上去时,她家的大门被推开了。“大娘,你让俺们来你家避避吧,俺家都被淹了。”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怀里抱着个三四岁大的孩子,身边还有个瑟瑟发抖的女人,他们衣衫不整且已湿透。周爱云并不认识这一家三口,平房上的家人在不断催促她赶紧上去,但是周爱云径直把这家人带到了里屋。当他们再出来时,一家三口都换上了周家的衣服。之后,周爱云将这一家三口扶上了梯子。此时,房顶上已经聚集了十几个人。

  看见周家房顶上聚集了不少人,一些在自家房顶上的人也急了,非要顺着屋脊挪到周家的新房上来,因为他们觉得新房安全。周家的这间10余平方米的新房其实是用预制板造的房顶,顶多也就承受这么多人了。看见周爱云在犹豫,隔壁房顶上的张大爷急了。“来吧,让孩子们都过来吧,再多几个也没啥,我就不上去了。”周爱云说着,让自己的大儿子从房顶上下来,爬到隔壁平房上去,把邻居家的几个小孩子都给抱了过来。

  屋后那条河水势越来越大,当周爱云把大家都转移到自家房顶,自己又跑到里屋时,屋里的水已经和后窗户一样平了。河水一浪一浪,卷着从山上冲下的石头、树木朝家属区涌来,低处的家属区已被淹没,只露着房尖。其间,仍不断有人向周家求救,周爱云都一一答应了,他们到了周家,周爱云还让他们换上干净的衣服。就这样,一直到洪水退去,周爱云也没有爬上自家的房顶。

  前一段周爱云病得不算轻,可她很快痊愈了。日前,记者采访她时,她正给家属院里一个出了工伤事故的邻居送面、送油。家属院的人对我们说:“周大妈的病咋好得恁快?好人是有好报的。我们能和她做邻居真幸运!”

  回首往事,周大妈的脸上一直挂着幸福的笑容。在她的人生定义中,帮助别人就是幸福自己。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