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丽娜 摄 | |
马鸿山本是个平凡的人,但因为一件说大不大的事儿,他又有些不平凡。
初识马鸿山,或者说马老汉是在两周前。那天很冷,积雪未融。下午两点四十分,我眼见他拎着串钥匙,来到洛阳东站附近的天主教堂门口,打开了教堂地下室的门。
地下室挺大,正中摆着一张乒乓球台,靠墙还有一副棋盘、几把椅子。
马鸿山随手拿起块抹布,将所有器具擦了一遍,然后点上一根烟,心满意足地坐了下来,又看了遍场子——这地方是他一手操办起来的,他和他的球友们管它叫西闸口社区乒乓球活动室。
未几,耳听得人声喧哗,十几个中老年人陆陆续续进得门来。马鸿山赶忙站起来,笑眯眯地和众人打招呼。之后有人打球、有人下棋,说说笑笑,热闹非常。马鸿山间或陪人打球,间或端茶倒水,直到天黑众人散去,他才最后一个离开。
这样的场景,日日重复,已有13年,风吹雨打不曾间断。这13年,马鸿山没从乒乓球场“赚”一分钱,反倒“赔”了不少钱。要问马鸿山为何坚持做这“赔本的生意”,却是说来话长。
马鸿山原是名铁路职工,退休之后,闲得发慌,常和友人打乒乓球。当时,青年宫附近有个私人开办的乒乓球场,打一个小时收费3元。乒乓球一打就是几个小时,天天如此,那得花多少钱啊!马鸿山嫌贵,便想,干脆自己整一个打球的地方得了。
这主意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1995年,马鸿山在东车站南新安街租了间房子,又花2000多元买了张乒乓球案台、几副球拍,从家里搬来桌椅、茶具。一个简易的乒乓球活动室就此诞生。
马鸿山广邀球友来此打球,一分钱不收。久之,球友们过意不去,提出兑房租。马鸿山不接受,说:“都是锻炼身体哩,不能算这个账!大家玩得开心、身体健康,我就高兴!
”
一段时间后,房东因故收回了房子。马鸿山只得雇了两辆三轮车,拉着器材另觅场地。13年间,因出租房拆迁等原因,乒乓球活动室九易场址,弄得搬运工都记住马鸿山了,一见他,就笑着问:“又是搬乒乓球案子吧?”
尽管周折颇多,马鸿山不改初衷,仍然坚持免费办乒乓球场。球友们感动不已,纷纷写诗相赠,将赞美诗贴满了乒乓球活动室。您可别小瞧了这些球友,他们中有高官,有医生,有教师,也曾经叱咤风云,如今,这些人却将钦佩的目光投给了将无私奉献进行到底的马鸿山。
对于球友的盛赞,马鸿山很不好意思。他说,他没有那么“高层次”,他只是干了件让自己快乐的事。
谁都知道,打乒乓球有益健康。有的球友患高血压,坚持打几个月球,血压不高了;有的球友患糖尿病,坚持打几个月球,症状轻了……他们高兴,马鸿山也高兴。
而他自己也有收获——83岁的人了,依旧精神矍铄,不懂何为寂寞,还能连着打两个小时的乒乓球!这棒实的身体、愉悦的心情,可不是千金难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