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2月15日电 (记者 阮煜琳)近年来中国土地“闸门”日渐紧缩,而在漫长的中国海岸线上“围填海工程”也越来越多。从2005年开始,中国每年“向大海要地”都在100平方公里以上。截至2007年年底,中国围海造地用海确权面积已达540平方公里,接近新加坡的国土面积。
国家海洋局政策法规与规划司司长王殿昌15日在北京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现在中国很多沿海省份在“十一五规划”中都有大量的围海填海项目规划,中国围海造地面积已从2002年的20平方公里,增加到2007年的134平方公里,对沿海地区的发展造成影响。
国家海洋局海域管理司副司长阿东表示,从2002年,尤其从2003年开始,中国沿海地区围海造地速度相对较快,近两年主要保证港口、码头、电厂、钢铁厂、核电厂等国家重点和重大项目建设用海需求。同时,按照有关要求,有保有压,对于限制类项目和淘汰类的项目予以限制。
他说,近两年我国围海造地面积处于增长趋势,总体来说,与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有关,与海域管理基本相符合。
阿东表示,下一步将严格实施海洋功能区划,编制海岸保护与利用规划;继续严格实施海域有偿使用制度,确保围填海海域使用金的应收尽收;严格控制用海项目审批,加强单个项目的围海造地面积的控制,避免围海造地面积的盲目扩大。
根据《2007年海域使用管理公报》,截至2007年年底,全国已确权海域面积近1.3万平方公里,围海造地用海540平方公里。其中,2007年中国围海造地用海确权面积为134平方公里,主要用于大型企业、港口、码头等沿海建设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