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料图) |
|
我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幼年和童年时期物质贫乏,难得见到精美的玩具。在我的记忆中,最难忘的就是泥巴制作的种种玩具,可以说是以泥巴作玩伴,陪我度过了儿时的岁岁月月,带给我难以泯灭的回忆。
记得我幼年时,喜欢和小伙伴“摔窝窝”。弄点黄土,和成一大团泥巴,经过反复揉捏,使之像面团一样滋润、均匀、筋道,然后约了小伙伴一起玩。家门口有大块长方的青石板,人立在青石板上,手里端着捏好的边厚底薄的泥巴窝窝,挑战说:我摔窝窝谁赔我?待有人应战,将手中的窝窝使劲甩在青石板上,窝窝荷着空气飞下,空气把薄薄的窝窝底一下子冲飞,溅在小伙伴的脸上。应战的人需用自己的泥巴把这个窟窿补上。用不了多少回合,技术不好的小伙伴,会很快输干净手中的泥巴,带着沮丧的神情唉声叹气,而赢的一方则脸上像炸开了屁花子一样,开心大笑。
再大一点,到了童年,尤其中意玩的是从鱼塘边、河道里挖的黄胶泥。黄胶泥颗粒细腻、粘连性能好,玩的方法也最多。可以和匀,团成弹子大的泥丸,在背阴处晾干、晾透,外表金黄,坚硬如铁,用它来作弹弓子儿打麻雀。若是打中了麻雀,用泥巴裹着放在柴火里烧着吃,也差不多算是美味佳肴了。
儿时男孩子都崇拜英雄,喜欢玩手枪,而黄胶泥制作的手枪几乎可以以假乱真。其法如下:先选一大团黄胶泥,剔出杂质,用清水揉捏和匀,做成二指厚、长方形、作文本大小或者书本大小的胶泥板,放到背阴处晾到半干,切忌在阳光下暴晒,暴晒容易裂缝。然后用小刀画出手枪的大致轮廓,较大的胶泥板可以做成“二十响”,较小的可以做成“盒子炮”,细心剔除多余部分,在经过精雕细刻,刻好枪管、准星、机头、枪柄、弹夹、扳机、装饰花纹,涂匀墨汁,晾干晾透,再漆一层桐油风干。一把这样的手枪拎在手中,玩枪战游戏时就平添了许多神气,叫人乐得爱不释手,开心极了。若是在冬天,则可以用黄胶泥团成大小不一的方砖,晾到半干,雕刻成小煤火(即手炉),有炉膛、顶盖、通气孔,烧些木炭或者朽木,写作业冷了,捧在手中暖手,驱走手中和心理上的寒气,也是妙不可言的。还有聪明透顶的小朋友,发明了用胶泥刻出了自己名字,晾干后再经过麦秸火烧透,做成活字印章,用橡皮筋系好,蘸上印泥或者墨水,在自己的书本、作业本上盖上,看上去也十分叫人羡慕。这个方法,用不了多久,其他小伙伴也都学会了,无师自通地过了一把“当代毕升”的瘾。
古人说:“青灯有味是儿时”,而我儿时有滋有味的玩伴是泥巴。泥巴制作的各种玩具,既带给我儿时许多无忧无虑的乐事,也在制作的过程中,不自觉地开启了自己的心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