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鬼》在去年11月23日《百姓写手》版上发表后,除给我带来莫大的惊喜和安慰外,也使我感到惆怅和不安。
那是因为在文中提到“汝阳二中”、“滨河路2号”、“王凯”等几个关联字词,使苦苦寻我四十年之久的原汝阳二中“老三届”的同学们,不但知道他们的班主任还健在,而且就住在洛阳,于是首先发现这一信息的靳木军、常焕朝通过《百姓写手》编辑的帮助,得知我的电话号码后,就迫不及待地与我联系,并驱车来我家探访。
此后,方占波同学来访,当他说起四十年来曾两次去新安县寻我,都因不知道我的具体地址而无果时,竟动情地说:“王老师,四十年来,寻不到你成了我最大的一块心病。”
在汝阳工作时,那里的人留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纯朴、善良,尤其是重情谊。时隔四十年,方占波和他的同学们,仍能保持父辈的美德不变,实在令我惊喜乃至肃然起敬了。
接着,何灵焕、李茹等六位女同学结伴来访,她们说:“每次‘老三届’同学聚会,唯有我们班班主任找不到,大家倍感孤独和失落,这次《百姓写手》编辑帮我们圆了梦,靳木军、常焕朝真立了大功……”
同学们那滚烫的话语,殷殷的情意,使我感到欣慰和幸福。但又使我惆怅和伤感。我在汝阳工作十几年,当过十个班的班主任,现在能联系上的人还不到十分之二三,我那些同事、朋友,你们还好吗?
(滨河路2号)